上半年,森海塞尔发布了万元旗舰IE900,而其实,入耳价格过万在HIFI小圈子已经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如果打开某宝,别说万元入耳了,两万元,甚至三万元的入耳耳机都有,就看你有没有这个银子购买他们。

如果稍微懂一些发烧耳机的朋友肯定会笑了,头戴耳机其实标个万元也就算了,因为大振膜下耳机潜力很大,但入耳式空间非常有限,振膜小,因此能发挥得空间也很有限,入耳式耳机卖这么夸张的价格,简直就是“智商税”。那么事实,到底是不是很多人觉得那样,动辄过万的入耳式耳机真的是“智商税”,骗骗有钱玩家的呢?

最初呢,笔者还认为,入耳式耳机能卖得超贵,和它能塞进很多动铁单元是有关系的,动铁单元可以完善的频响有限,因此厂家喜欢堆单元来堆出更完整的频响,让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来。而且单元越多,分频就越难完成,起初的确是这样的。笔者听的入耳式耳机不下60只,光是单单元动铁就估计不下6-7只,市面有名的“小四”音特美ER4,到之后贴吧流行过的白菜价的杰士X10i,到高度风卖到2800一只的单单元动铁EQ-8,Fitear的F111,和Final Audio家卖到行货5000多的FIBASS,包括QDC卖1000多的海王星,我都自费购买把玩过。我敢说,动铁耳机,同价位,基本是不存在更多单元敌不过少单元的,尤其是单单元限制太大,素质非常有限。

多单元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随着单元的增加,声音的密度、厚度、解析都有增进的机会,除非调音非常非常烂,例如UE的UE900,索尼早期的XBA-4系,还有铁三角非常吃搭配的IM-04外,基本多单元动铁的声音素质都会好于单单元和少单元的耳机。

那么你肯定会问了,那种卖到2万多的,单边就十几个单元的耳机,就真的牛逼吗?素质来说的确是的,但调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堆砌单元的目的是调出更加完善的声音,却未必能美化耳机的听感。然而堆砌单元成本并不高,打开某宝可以搜DIY的耳机店铺,让他们帮你堆一副耳机,五单元、六单元、十单元,随便订,甚至可以做圈铁混合、静电混合都行,也只需要千把块,撑死不会超过4000块一般。有些店铺是支持押金试听的,笔者听了一下,还真可以,单说素质,肯定是碾压那些过去的厂牌耳机的,例如什么IE80动圈、什么W4R,解析、声场、高音上延和低音下潜都是碾压的,它们可以打的应该是5000甚至价位甚至更高的次世代厂牌旗舰,IE800S、AKT9IE、谢兰图等。

既然DIY多单元的耳机,素质差距和大牌耳机没这么多,那为什么卖这么便宜?那差距在哪?差距在调音。

笔者主力的耳机是Fitear的TOGO!334,是一副很老很老的4单元耳机了,当时可以卖到行货过万的价格,如今来听,素质已经不够了,但调音依然非常叫人敬佩,播放音乐的时候,只会将你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人声上,没错,334诠释流行歌曲的时候就是这么极致,甚至为此牺牲了乐器的光泽感,用334听古典是极为悲惨的,毫无空旷感和解析感,但人声就是一副毒器……而强调这种模拟味道十足的调音日系牌子,就是Fitear有,铁三角还不是那个味儿。

某个DIY耳机的调音师跟我聊到,他也觉得非常奇怪,无论是森海塞尔、AKG、索尼还是铁三角,他们的入耳旗舰,一定不是三频均衡的,其实调整出一个三频均衡的耳机并不难,但是三频均衡也就意味着毫无特点,大牌并不会如此调音。因此你去听现在的旗舰,N5005,有着AKG独到的清新味道,索尼IER-Z1R,有着非常非常浓郁的低音听感,森海塞尔IE900更加偏向HD800S的那种中正大气,但你除非在一些小众品牌里,基本是找不到完全均衡的耳机。我听下来也确实如此。

但问题又来了。

DIY耳机店,也根据你喜欢的声音调啊。比如你想要浓郁的人声,贴近耳朵的那种女毒,对于一个精通声电的师傅来说,并不难,你甚至能让他照着某只耳机的声音去调音,甚至可以往大耳的声音去调把声场撑得很开,出不了多少钱,应该就能调出你喜欢的风格。所以,大牌的风格虽然固定,但你确实花不了太多的钱,就能买到类似的声音。

那么就会奇怪了,到底这么高的价格,到底买了什么?

首先,品牌溢价是肯定的。大品牌大都有严重的溢价。随便举例,索尼的IER-M9,五单元动铁,的确索尼的单元是自己开发的,研发的技术含量肯定不低,但台湾厂商达音科的SA6,六单元,从结果来说,这个3800元左右的六单元动铁最少也是M9一个水平级别的,只会更好不会更差,但价格却将近差了一倍……如果你愿意去找一个新出来的品牌,那它可能8单元都卖不到5000块,但根据经验,它的素质不可能输给五单元的绝大多数动铁耳机。

再者就是小众心理。HIFI入耳在这个无线耳机逐步普及的时代,基本就是小众中的小众,受众极少,他们关注的是极致的声音,奢侈的外表,带来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因此堆单元加钱的这种理念也会轻而易举地接受。你看HIFI品牌耳机,往往不是只出一款十单元耳机,而是给个五单元的型号,六单元的型号,八单元的型号,然后给旗舰安排十单元,各种技术全部用上去……实际上声音可能不会差太多,但溢价却足以翻倍……简单说,就是赚小众人群的钱。就跟以前8848手机一样的,你觉得90%的人都不会买8848,宁可买翻折屏手机的,但10%的老板买了8848,他们就回本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就是二手市场掉价严重。

当年旗舰,什么IE80、SE535那波的,基本现在只能卖500块左右,不值钱,两万多的旗舰,卖掉可能就不剩九千,入耳式耳机的掉价跟品牌本身有关,国产基本是折半掉价的,国际品牌价格维持会好一些,但总体掉价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超高价位的耳机,过个半年十个月,折价严重,外加DIY耳机你可以自己试听一下对比下耳机的素质,还有夸张的品牌溢价,针对小圈子人群的“收割”,你差不多可以感受出,超高价位的入耳式耳机,是不是“智商税”。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