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体系列之教育思行录

文/教不习乎

现在的教育是有很多问题的,很多问题我觉得都是因为上面的问题而不是下面的问题。似乎学校做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错事,都是有崇高的理由的。—韩寒

苏北计划2022(江苏苏北计划2022)

一个地方,一旦教育质量不好的时候,整个教育就会去反思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改进,千方百计进行改革;教育好的时候,整个教育都沉浸在巨大的成功的喜悦之中,教育很多问题就会在这种心态下掩盖,迟迟得不到纠错。

某水中学优异成绩离不开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过度应试教育扼杀人才的创造性,把人培养成为刷题机器,把老师当作是培养刷题机器的机器,这是对中国教育的极大伤害。主要表现为:每天“朝五晚十”的学习;一个月放假一次;寒暑假几乎不放假;以考代教,以考促学;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韩寒曾说过:“一件好事情往往是一个人随手一做就可以,但是一件坏事情就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育也一样,就如,寒暑假补课,借口应“家长委员会”得强烈恳求,学校“被迫”补课。所以,就如“某水中学”,这个“考试界的神话,教育界的笑话。”如果没有教育、劳动、监察、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协作,就不会出现“病态的学习”现象,整个社会都应该深刻反思。

一段视频显示:某水中学的学生早读站着举头读书,老师站凳子上全程陪同。这种疯狂、变态的作秀行为直追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有学校“邯郸学步”甚至发扬光大这种晨读模式,巡视老师拿个分贝仪,测学生早晚读的分贝,没达标班级通报批评。

过度的学习符合“健康教育”的逻辑吗?有人往往搬出黑格尔名言“存在即合理”来说事。而黑格尔说的原文是Wasvernünftigist,dasistwirklich;undwaswirklichist,dasistvernünftig.这句话大家熟知翻译是错误的,应该理解为,事物运行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是有原因的,万事万物的运行离不开其背后的原因,更进一步理解即为底层逻辑,事物的运行具有一定的逻辑。所以将合理理解为“合乎逻辑”才更合理,整句话翻译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哲学的本质更多的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误解哲学家,贻害的不仅仅的是教育,而是整个民族。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教育现象,是有问题的。

有人开玩笑地说:高考的“考”,是“烤炉”的“烤”:五天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让学生的心情焦急如焚备受煎熬;高三的“三”,是“高山”的“山”:无数的书籍、资料、题海堆叠如山,都快比人还高了。

高考的压力和焦虑是层层往下传递的,高二、高一、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都受到过度教育的冲击,教育的“肿胀”迟迟“消炎”不下去。所以,2002年退出的各种学生减负“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学习内容减少”,双减的政策在基层的阻力还是很大的。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居庙堂之高,看不到教育的真实情况,发布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举措。结果是,教育一线虽然响应,文件也学了,但落实下去却很难。

尽管有关部门对“某水中学”进行严打严抓,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某水中学”这种“非人教育”给师生带来“心理、生理双重伤害”,可以肯定,这就是一所用现代科技所武装起来的典型的“现代化填鸭式”学校,不愧是“中华高考工厂”!

学必须要学,但不能用摧残孩子心理健康来学。一个孩子,呆在家里自己学到半夜,那说明你学习刻苦。但是,如果是学校,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让学生集体学到半夜,那不是教育,那是摧残!学生、老师在这样的氛围里,都是受不了的,这样的教育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魔鬼教育本质是一种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虽然能够出非常出彩的成绩,但是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是非常不好的,对于老师的身心摧残也是相当严重的。

好的教育一定不是让参与者所痛恨的教育。(本键盘者者2022年教育金句)

“某水中学”这所中华名校,自我总结成功的秘诀是:1.老师的敬业程度高;2.时间管理科学;3.上课质量高;4.学生学习状态好。

事实是什么呢?一开始当别的学校还处于“正常教学状态”的时候,它突然用这种方法创造“教育洼地奇迹、高考战场神话”,还煞有介事地称为“某中现象”,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的精神特区”。于是,衡中“异军突起”,优质的生源以及师资就朝着这里聚集,这就呈现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得夺优质生源者的天下!“考上清北奖励50万”,发掘了整个河北省乃至全中国的优秀生源,成为号称是“多少连冠”的高考“超级工厂”也就不足为奇。

这样的一所学校长期的存在,破坏了高考公平。当地乃至上级有关部门是值得认真反思的。在当地甚至在一些人的意识中认为“高考工厂”是一个“阳光产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一些人陆续发表吹捧的文章,声称“学生也没有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压抑感,相反他们感到很充实。”这样的教育,恰恰相反,必将毫无疑问地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人们“羡慕—嫉妒—恨”的叫好声和叫骂声中,毫无底线的自我叫好!居然还“断章取义”地引用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而人家的原话翻译过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阉割别人的思想,远比生理上的“阉割”要可怕!用残缺的名言去糊弄无知的孩子,这看似“善意的言辞”,对教育长远的伤害无法估量,是中国教育的真正悲哀!

据《某水模式高考制度的马屁精》一文称,衡水中学是中国高考制度变态的一种和教育的扭曲,不应该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追捧和颂扬,衡水教育是怪诞的,也是扭曲的,是一种把不正常当作正常的怪现象。

就比如,该校的学生每天的就餐时间仅仅只有10分钟,甚至都要站着就餐,导致了学生90%以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吃饭细嚼慢咽可以增强营养的吸收,经过充分咀嚼后的食物会变得细小,使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吸收。吃饭细嚼慢咽可以保护肠胃,细碎的食物能减轻肠道的负担,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专家建议:在生活中应该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是伴随终身的。“胃病人才”工厂,却在“高考的光环下”显得那么不值得一提。是什么亮瞎了人们的眼睛?功利!在功利之下,学生的休息权,老师的劳动权,统统都不在考虑之列。学生不知寒暑、雨雪,老师不知节假日、劳动法。

教育是百年大计,急功急利的教育后果也在逐渐地显现!

学校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延及子孙后代,对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老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当家长把孩子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依据;当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老师的重要量化指标;当社会上更是把考上清北的人数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那么,就势必忽略“人”的教育!于是,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缺陷日益凸显,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学生自闭抑郁自残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和教师的矛盾激化常见于媒体……就苏北这么一个地方,每年学校的悲剧层出不穷,恕难一一列举,因为有些人不让“放大”这些社会悲剧。

教育即受到社会影响,也在深深地影响社会!(本键盘者者2022年教育金句)

《辞海》讲:“所谓教育,广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教育前辈吕型伟先生说:“我们的教育现在得了两种病,一个是多动症,花样不断翻新,搞形式主义;一是浮肿病,好大喜功。”如,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考试学科的成绩,许多学校“欺上不瞒下”搞两套课表,一套是自己用的课表,还有一套是给上级领导看的课表。又如,有些学校校长,让老师们“周日在校备课两小时”,还不算加班!还如,功利化教育催生教辅市场的红火,“题海战术”下“课课练”、“课课通”、“堂堂练”、“作业本”、“金牌训练”、“考试必备”等书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不知是民族的骄傲还是民族的悲哀!

心浮气躁的教育,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一时的成功,而做出违背教育者良知和教育规律的事情。“揠苗助长”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一个笑话,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只是做的人身在其中而不知。把音体美信,都停了,让语数外老师去做练习、考试,真不知是爱学生还是害学生!

教育是农业,容不得“揠苗助长”,放“慢”脚步,不要动不动就打点“膨大剂”、“催熟剂”,我们应该遵循生长规律,放眼长远,静听花开,去创造教育真正的奇迹!

(布莱克说:“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在教育方面,我从来都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仅以此系列文字作为金砖,但愿能敲开理想中那扇神圣的、闪耀金光的教育殿堂的大门,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一书中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可以表现在诸多方面,有人喜欢钓鱼,在烈日下可以一整天地守着几根吊杆不吃不喝;对于喜欢敲击键盘的人来说,手指不停地跳动,敲着敲着灵感就来了,就越觉得生活充满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键盘手”需要有一种更高的情怀站在伟人肩膀上看世界,通过敲击键盘能够“寻觅知音,辟邪小人,超越自我”。本系列文章均采用“天问体”,问天问地,问得问失,问东问西,问黑问白,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思考:

1.教育是农业,不需要“催熟剂”和“膨大剂”,让孩子们自然地生长,不要过度的挖掘所谓的考试潜力,而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2.双减问题的根源不在教辅市场的资本注入,而在于高考制度的本身。改革教育,首先从规范学校作息时间开始,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逐步取消学校早中晚自习,教师在校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3.取缔高考工厂,让影响教育公平的巨兽倒下,一鲸落,万物生!

4.联合教育、财政、市场、劳动、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联合监察学校“过度教育”现象,让教育逐步回归正常。

5.规范教辅市场。从出版源头遏制教辅泛滥现象,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允许学校不得私自印刷学生的作业、试卷。

6.严查学校作息时间和课表,杜绝两套作息时间和课表现象,对不合格的学校进行强行整改。

7.规范学校食堂管理,让学生养成餐前、餐后洗手,餐中细嚼慢咽的习惯,杜绝“胃病人才”现象出自学校。

8.广开教育言路,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本身,必须全社会参与进来。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9.教育不能搞“大跳进”。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的道理,我们不要急着灌输;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

10.现代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已严重侵蚀了教育的肌体。表面上的成绩可能掩盖了实质上的危机。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倒退,不利于人才的培育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天问体,当代一种新文学样式,在笔名“教不习乎”系列文章中大量使用,这一灵活的文学体裁样式以“连续启发式的发问”结尾,喜欢问东问西,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教育一线的心声。创作者以“为苍生而问天”的历史使命感来行文码字,故命名“天问体”。这种独创的新文学体裁,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批判的精神和立人的思想,易于为广大写作爱好者们所接受和模仿,这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一个影响广泛的伟大创造,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