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1元,比上年增长2.0%;西安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83元,比上年增长5.0%。
与之相比,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当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比上年增长4.0%。这使得上海成为我国城市中,首个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的城市。
“上海是经济中心,有大量的中产白领岗位,尤其是上海的产业结构中金融占比不小,外企也很多,这些企业的平均收入较高。”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说。
有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可以看出,一些城市的人均GDP不低,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这意味着这些城市不能仅仅通过投资等手段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让居民分享更多经济增长收益。
上海北京收入最高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都缓慢下来,但19个一线、新一线城市基本保持正增长。
其中,有5个城市分别公布了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和合肥。
在这5大城市中,广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抽样调查结果,2020年广州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30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266元。
沈阳的城镇与农村收入则相对较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3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8元。不过,从这些城市来看,农村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更快一些,广州与沈阳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8%。
另外14个城市公布了整体居民收入情况。上海继续保持“首富”的位置,除了GDP总量之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0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232元。
是什么支撑了上海的居民收入?根据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等,均是上海经济增长的“密码”。其中,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7166.26亿元,增长8.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760.60亿元,增长15.2%,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
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34元,比上年增长2.5%,排名全国第二位。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1439元,人均经营净收入812元,人均财产净收入11789元,人均转移净收入15394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是全国最富有的两大城市,在2020年也出现了人均消费支出下降的局面。
3月19日,根据上海最新发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2020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536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839元,下降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95元,下降1.6%。北京的统计公报则显示,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8903元,比上年下降9.6%。
孙不熟指出,很多中国城市出现居民投资升级的局面。“许多人的投资意识越来越浓厚了,有钱会选择买房、买股票、买基金,这些投入对于消费的压缩是看得见的。这一点可以从社会融资规模上看出来,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下降,但是社会融资规模在增长。”
增长模式差异
目前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8大城市超过6万元(包括广州在内)。另外,有3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6万元区间。
这些城市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长三角中除上海之外,苏州、杭州、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珠三角中深圳、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东莞与佛山在5-6万元之间。
但是,新一线城市中,还有多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4万元之间,其中重庆为30824元,西安35783元,郑州36661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相对较低。
“各地的收入靠什么来拉开差距?比如同样是理发行业,在武汉和广州的差距可能不会特别大,但是金融、互联网这些新兴行业,会真正的体现差距。”孙不熟指出,在传统产业上,一二线城市的差距不太大,新兴行业才是拉开薪酬差距的关键。
不过,如果从2020年增幅来看,重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了6.58%,排名第一位。可以看到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快的还有长沙、西安等中西部城市,2020年也超过5%。
这些城市仍然在享受城镇化、工业化的红利。以重庆为例,2020年,重庆全年工业增加值6990.77亿元,比上年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电子产业增长13.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7%。
换句话说,重工业在重庆的发展仍然较好,也提供了更多第二产业的工作岗位,吸引了不少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以及外地打工人口返回重庆。这也是重庆消费仍然在提升的背景:2020年重庆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78元,比上年增长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