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物流绩效指数报告》(Connecting to Compete 2014:Trade Logistics in the Global Economy)。物流绩效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德国(4.12)、荷兰(4.05)、比利时(4.04)、英国(4.01)、新加坡(4.00)、瑞典(3.96)、挪威(3.96)、卢森堡(3.95)、美国(3.92)、日本(3.91)。中国(3.53)位列世界第28,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3.83)排名第15,台湾省(3.72)排名第19。索马里得分最低(1.77)。报告指出各国物流绩效指数都在改进,尤其是绩效不佳的国家提升其整体物流绩效水平的速度更快。

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LPI)2007年由世界银行集团首次发布,以后每两年发布一次,是首个对各国物流绩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LPI根据全球调查结果制定,调查工作由世界银行与芬兰图尔库经济学院合作完成,调查问卷发放覆盖160个国家,总计超过5000份,在近1000家国际货运代理行及快递航空公司以及各地的货运公司展开,评分采用5分制,1分最差,5分最佳。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物流绩效指数报告呈现。报告对观察年物流绩效指数的特征、物流绩效指数发展趋势、物流绩效分指标进行分析,并指出物流绩效指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各国政府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全球物流要求有一条理想的完全无缝连接的服务产业链来支持货物的实际流动。但是一国出口商利用全球物流网络的难易程度却取决于一些受政府干预影响的国内因素,如政府能够改善物流服务的监管、提供金融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直接地或者通过公私伙伴关系)、以及简化贸易程序。尽管高效的物流和贸易便利对一国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但是多部门的同时参与会为理性的政策制定制造困难。 供应链绩效是通过时间、成本、可靠性和灵活性来衡量的。但是这些结果取决于影响一国供应链的地方性投入,包括贸易相关程序、贸易相关的配套服务以及包括港口、公路、铁路、航空港以及信息与通讯技术 (ICT) 等在内的基础设施。 贸易供应链的牢固程度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某一领域的改进并不总能弥补其它领域未取得的进步。所以决策者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进行干预,以加强最薄弱的环节。干预非急需改革的领域是对稀缺资源的浪费。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