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以上

  今年四省经济增速继续下调   随着近日山东和江苏两会的召开,粤苏鲁浙这四个经济总量排名居前的省份去年的经济数据和今年的发展目标均已出炉。由于四省既是相互学习的伙伴,又是你追我赶的“对手”,因而相关的数据便备受关注,而各省两会也提供了进行比较的的平台。   2016年,粤苏鲁浙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分别为:7.95万亿元、7.6万亿元、6.7万亿元、4.6万亿元和7.5%、7.8%、7.6%、7.5%。放在全国来看,这前四强位次不变已经保持了好多年,尤其是广东,连续28年经济总量领先全国。四者之间比较,粤、苏之间的差距变化很小,但山东和江苏的差距有所扩大,而浙江的总量相对较小。论增速,苏鲁略微靠前,总体差距不大。不过放在全国来比,四省的增速只能居中,甚至稍稍偏后。和上年相比,去年这几个省的GDP增速都有所放慢,而2017年还将继续下调。比如,广东和浙江的预期目标都是7%以上,江苏和山东则分别是7——7.5%和7.5%左右。   并不奇怪。作为经济总量居前的重要省份,基数不断增大,又面临经济新常态的考验,要保持平稳增长已经不易。何况还要确保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呢?因此,7%以上的增速并不低。 

  此起彼伏

  “转调”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总起来看,粤苏鲁浙经济发展能持续领先全国,不仅在于总量大,底子厚,更重要的是能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具体到各省,又各有特点,各擅胜场。

  比如,广东、浙江和江苏服务业占比均超过50%,尤其是广东、浙江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已在60%以上,进入到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而我省第三产业占比也在去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历史转变。另外,广东技术自给率已经达到7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我省去年外贸进出口增幅在全国外贸前十省市中居首,工业技改投资1.5万亿元也是全国第一。而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去年达1.05万亿元、增长10%,实业盈利能力处于全国前列。显然,看似差不多的总量增长,其实结构和质量已大不相同,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动能日益增强。

  当然,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关键要靠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具体又表现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进展,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等方方面面。

山东省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去年削减省级权力事项227项,59个省直部门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脱贫攻坚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另外,广东目前已淘汰出清了国有“僵尸企业”2385家;至去年末,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24%,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浙江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成为全国非税收费最少的省份。所有这些都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转换。

  加油追赶

  “撸袖子”比的不是速度是质量

  新一年,各省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质量。预期增速普遍均低于去年,是要给经济转型升级腾出更大空间,引导各方面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追求质量效益上更加用功发力。浙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三个“更”的提法,来关注GDP指标背后的“含金量”,山东强调,进一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广东要求全面深化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莫不是在为塑造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指方向、创环境和打基础。

  可以肯定,粤苏鲁浙比学赶超的竞赛还将继续,今后几年谁能发展的更好更快,关键看谁既能将发展瓶颈变为发展优势,又能使既有的优势得到保持和提升,真正实现有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论经济体量,山东和广东、江苏差的不多,比浙江则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但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科技支撑以及民营经济和新业态发展等许多方面,山东和这些省的差距还不小,还要努力追赶。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书写新篇章。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