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人群的出行有多困难?就在今年3月,武汉地铁站内,视力障碍的市民王先生带着持证导盲犬乘车时,因未给导盲犬戴上嘴罩被拒绝乘车,和地铁工作人员僵持近两小时,最终在警方的陪同下才乘坐地铁到达目的地。

随着江苏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视障人群的出行无障碍化越来越重视,加上互联网出行公司等高科技助力,江苏超过19万视障人群的出行已经屡屡破冰。这不,29岁的李鸣带着她的导盲犬“小小”,就感受到了在南京乘坐网约车出行越来越便利。

带导盲犬无障碍打车,滴滴司机主动帮助上下车

“你看,这是我的导盲犬‘小小’,今年快6岁了,跟着我已经3年多时间了。” 今年29岁的李鸣告诉记者,她从大连来到南京定居已经多年。这条憨态可掬的金毛犬“小小”是三年半前从导盲犬基地带回家的。从那以后,他们吃、住、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一起。

导盲犬“小小”在正式“上岗”前在导盲犬基地经过了18个月的艰苦训练。区别于宠物犬,“小小”全副武装,佩戴颈圈、导盲牵引带,脖子上还有一块写有“导盲犬”的牌子。记者注意到,它的活动范围一直在李鸣触手可及的方位。

李鸣虽然是视障人士,但在生活中她很独立,也有自己的工作,“我现在在做有声小说后期和演播。”她说,这份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满足了她与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业余时间,闲不住的李鸣喜欢出门逛街。“我在家里呆不住,我喜欢旅行。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出门确实不方便。”

李鸣告诉记者,早些时候,她和“小小”被拒载的情况时常会发生。

vivo按三下退出盲人模式(视力障碍人士如何出行)

李鸣和她的导盲犬。

“去年,我叫了一辆网约车,司机见到我带着导盲犬后,车门都不开就开走了,并取消了订单!还有一次,我在老家,带着‘小小’等公交车,司机远远见到我带着导盲犬,连车门都不开,我追出了几十米。我就想问问司机师傅,为什么不开门,不让我们乘车。”

李鸣有些委屈,“如果真的是有的车人多不方便,有的司机对狗毛过敏,只要跟我说,我觉得都可以理解”。

但现在在南京,李鸣越来越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出行便利。“我现在出门更多会使用滴滴等叫车平台。”李鸣用手机进行演示,“叫车成功会有提醒,基本上在南京司机师傅接单都很快。最重要的是不再有拒载,我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和司机商量、解释,可以安心出行。”

记者和李鸣一起尝试了一下,李鸣根据手机读屏的声音来操作智能手机,一点都不比正常人慢。“您好,滴滴已成功为您叫车……”下单不一会儿,就有司机师傅顺利接单。很快,一辆蓝色的快车就停在了李鸣面前。司机师傅主动迎上来,拉开车门,帮助李鸣和导盲犬“小小”顺利上车。

vivo按三下退出盲人模式(视力障碍人士如何出行)

杨秀清师傅主动帮李鸣上下车。

接单的这位司机叫杨秀清,他告诉记者,自己从2020年10月份就主动申请认证了平台的“无障碍服务”,承诺不拒载并主动帮助携带认证导盲犬的乘客乘车等。

认证“无障碍服务”的司机师傅在接单后,系统语音播报会播报提醒,“到达上车点,请您耐心等待并主动寻找带导盲犬乘客,协助乘客上车”。

在杨秀清看来,为视障人士出行提供便捷服务,是自己职业价值的体现。今年3月,杨秀清在一次接单途中,偶遇一位手持盲杖的老人过马路,因为车流量大,僵持在路中间。在得到乘客的理解后,杨秀清靠边停车,搀扶老人过街。“当时也有两个好心的路人一起帮忙,还跟我说,师傅你赶紧去开车吧,别耽误了。我觉得南京人真的很善良。”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80万滴滴司机师傅完成了“无障碍服务”认证,认证后的司机须承诺不拒载携带导盲犬的乘客,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司机在服务导盲犬用户后,会获得荣誉勋章以及每单10元的额外奖励。

近日,滴滴出行与中国盲人协会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以求进一步推动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出行服务。未来,滴滴将持续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将无障碍出行服务逐步扩展到听障、肢体残障等更多群体。

南京公共交通对视障人群出行越来越友好

事实上,从大约2012年开始,南京公共交通出行方面就陆续出台政策,保障视障人群出行,例如南京市出台的《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试行)》《南京市公共汽车乘客守则(试行)》《南京市有轨电车乘客守则(试行)》等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可以乘车,而且要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服务。

今年36岁、在南京手佳工作的盲人按摩师刘巨通告诉记者,自己在南京工作了十多年,感觉如今出行最方便的就是打车和乘高铁。“尤其是高铁,不论是南京南站还是南京站,对我们视障人群的服务,非常贴心”,和“158雷锋服务站”联系,他们从站外接你进站,直到送上车,非常方便。

高铁的体验最佳,地铁如何呢?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的各大地铁站,直达电梯基本都是“无障碍电梯”,一般每个站点都会有爱心接力。无障碍服务的电话显著标注在电梯口。在地铁站台,总会穿插铺设凸出方块,主功能就是盲道提示, “L”形转角、十字形交叉口和“T”形交叉处也基本都有盲道铺设。

40岁的陈冬梅也是位视障人士,她的导盲犬“果冻”今年6岁多了,是从大连导盲犬基地申请来的,陪伴她快3年时间了。她告诉南京晨报记者,自从有了“果冻”陪伴以后,出行非常方便,她经常乘坐地铁、公交车出行。“我带着‘果冻’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时候都很顺利,经常还会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忙。”陈冬梅说。

视障人群期待:南京公交车外扩语音报站功能更健全

对于视障人群来说,在实际出行中,经常遇到困难。记者走访中,视障群体比较集中提到了南京的公交车进站语音播报问题。

“对盲人来说,在公交站台,我们并不知道来的是哪一路车。” 刘巨通告诉记者,感觉大部分公交对站台上的乘客都不报站(这里指的是外扩语音报站,不是车内报站),即便公交车停在自己的眼前,他也没办法确定就是自己需要乘坐的这一辆,有时候如果恰好司机开门,还可以问问司机。“但通常人一多,根本没办法和司机确认”。

虽然两年前,南京市民使用的“车来了APP”已经上线导盲功能。APP语音播报会提示距离用户最近的公交车站点,在找到公交车站之后,手机会播报最近的一趟公交还有几站到站,还有多久到站,但实际生活中盲人使用该APP的比例偏低。另外,即便是知道车辆距离自己多少米,由于看不见,或者同时好几辆公交车到达的情况下,只靠手机APP依然会错过自己想乘坐的车辆。

“滴滴和盲协签订了协议,方便了视障人群,的确在网约车领域是一个破冰。在公交车领域,视障人群反馈的问题,你们媒体应该呼吁一下。”南京市盲协主席高志伟告诉记者,整个南京有19500视障人群,而整个江苏有超过19万的视障人群。其实南京的公交车是具备公交语音报站(对外扩音报站)功能的,我们发现,江宁江北这一块做得不错,但是主城区的公交语音报站功能因为各种原因,启用的并不多。不仅视障人群乘车会受影响,老人和一些视力比较弱的人群,也会受到影响。

记者调查:14辆公交车仅1辆 听到明显的车辆外放提醒

针对视障人群反馈的问题,记者进行了一个随机的调查。4月21日17点40分,记者来到江东中路集庆门大街公交车站,该站点有39路、57路、166路、D7路、129路、7路、82路和Y3(夜间路线)共8条线路停靠。在17点40分至18点,短短20分钟内,共有14辆公交车进站。

记者在候车站台闭上眼睛来体验视障人群的感受,仔细听进站广播。11辆车在进站时没有听到语音报站(广播)提示;有2辆车刚好停在记者身旁,在车门打开、乘客下车的时候,能听到针对车内人群的广播“车已到达江东中路集庆门大街站,请在此站下车的乘客从后门下车,本车开往……”的声音;只有82路1辆车在进站的时候,记者听到了非常清晰的车外语音提示,“82路车已到站,本车开往泰山路总站”。

记者联系了南京公交集团,工作人员表示,公交车一直都有进站语音外放提醒的服务,车辆一般会在进站前10米左右就开始播报。

至于在车站听不到公交车外放的进站提醒的广播,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公交车的外放喇叭坏了,没有及时维修;第二可能是由于进站车辆较多或者道路拥堵,进站提醒播报在车辆还没完全进站时就提前播报结束了。

该工作人员解释道,进站语音播报是后台电脑自动控制,电脑根据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进程自动播报进站提醒,并非驾驶员手动控制。对于记者反映的问题,该工作人员称,会跟车队联系,并派人跟车核查情况,解决问题。

视障人群无障碍出行有多重要?曾经在《最强大脑》节目中获得“听风者”称号的视障人士艾晓娃说,“自由即尊严”。而出行自由,无疑是他们与常人共享世界的第一步。

而记者走访时也发现更多的视障人群会尽可能少出门,出行、就业、社交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三座大山,而出行,无疑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

根据中国残联数据统计,目前全国视障人群约为1700万,而江苏的视障人群超过19万人。保障好他们的正常出行确实存在不小的挑战。滴滴和中国盲协的合作是企业精细化服务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科技带来的一些福利。

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表示,国家非常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安全、顺利出行是视障人士工作、学习和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希望无障碍的模式可以向更多的人群、更大的领域推广。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