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一种极致抽象的一门学科,但却对于人们身心甚至整个社会都影响深远,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电影很多都是以心理疾病为题材,演绎不同心理疾病所表现的不同行为,下面由为大家推荐心理学经典十部电影。

1、《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

《致命ID》美国导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杀人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惊悚剧情电影。该片剧情结构严谨,情节一气呵成,结尾部分出人意料。《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2、《歌西卡》犯罪心理学

本片的氛围和情节描写都颇有歌特文学的特点——阴森的疯人院(好听点叫精神疾病研究所)、疯狂错乱的故事和处于绝望境地的人物,都堪称歌特文学的典型特征。荷莉贝瑞饰演一位犯罪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与精神病罪犯进行心理辅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发生了一连串鬼影憧憧的事,隔天昏迷起来,却发现自己与病人角色互换,被关在监狱的另一边……\ 3、《美国精神病》双重人格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寓言,暗示那华尔街的大亨都是榨取老百姓血汗的吸血鬼,借此批判里根年代的拜金主义(即经济高速发展时的必然现象)。帕特里克·贝特曼是华尔街的骄子,炙手可热的股票经纪人,年轻有为的他每天给自己的客户们赚进无数的美元。这么说吧,他绝对是个帮你管钱敛钱的好朋友。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英俊迷人,谈吐风趣幽默。不过,这一切仅在白天有效。当夜幕降临时,黑暗的无边恐怖唤醒了贝特曼双重性格中“devil”的一面。他是一个魔鬼。一个穿着雨衣在大街上踟蹰的魔鬼。贝特曼内心孤寂无靠,他需要一点点东西来刺激一下自己冷漠的感情。贝特曼的双重性格让他终日忙碌。然而罪恶终是无法掩盖,一个冷血的连环杀人案凶手的结局会是怎样呢?贝特曼找到了心中的天堂吗?

4、《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