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制造业正在加速自力更生。
7月2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横琴”)执行委员会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将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在横琴发展、进行人才引进,支持在横琴建设集成电路专业园区,鼓励粤澳协同创新。其中,为鼓励芯片研发创新,最高补贴达到一年3000万元。
此前,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擘画的未来横琴蓝图中,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将是其“四大新产业”之一。而集成电路作为当前高端制造业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个领域,也是横琴产业布局的一大重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缺芯”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各国都面临的世界性难题,高端芯片也是中国被“卡脖子”最严重的领域之一。不过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中国目前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尤其是汽车芯片。受周边比亚迪等车企需求的带动,横琴发展集成电路是有下游客户作为支撑的,尤其芯片设计应是未来横琴主攻的重点。
流片最高每年补贴3000万
为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措施》从多个角度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在横琴发展。其中包括支持企业落户,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企业,其设立或迁入后以货币方式实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的,按其实缴出资的10%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在横琴新设立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企业的集成电路上市公司、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公司等,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此外,企业在横琴租用或购置办公用房也可获得补贴。租赁办公用房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元/平方米/月的补贴,每家企业补贴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购置办公用房的企业按照实际购置价格的10%,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补贴。
不过,在支持企业在芯片设计、测试等方面进行研发创新方面,横琴给出的政策力度更大。例如,针对流片这一芯片设计中最“烧钱”的环节,《措施》提出对开展多项目晶圆(MPW)流片的企业或科研机构,按照流片费用的70%给予年度最高500万元补贴;对开展工程产品量产前全掩膜首轮流片的企业或科研机构,按照流片费用的50%给予年度最高3000万元补贴。对工艺制程在14nm以下的,年度补贴最高2500万元;对工艺制程在28nm以下的,年度补贴最高1500万元;对其它工艺制程的,年度补贴最高800万元。又如,在横琴开展用于测试及检测相关设备(含核心零部件)、耗材研发的企业,按照其自投研发费用的50%可获得年度最高500万元补贴。
除此之外,对于企业引进人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获得行业奖项等,横琴都将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
横琴剑指“中国芯”
尽管总面积只有106平方公里,但横琴发展高端产业的雄心并未被限制。根据产业规划,横琴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
自2021年9月挂牌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横琴已经吸引了芯耀辉科技、芯动科技、集创北方、一微半导体、等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而这也是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再度提速的一个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指出,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了万亿元。2018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三倍多。
尤其是在成熟芯片,也就是28nm及以上工艺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优势。7月1日,谷歌前CEO施密特等撰文指出,中国大陆已经制造全球一半以上的电路板,并控制着芯片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到2025年,中国大陆地区或将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产地。而在14nm芯片国产化之路上,中芯国际已经取得了进展。根据中芯国际财报,其最先进工艺为第一代FinFET,包括14nm及改进型的12nm工艺,已经实现量产。
“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我们应该增加芯片供应,提高芯片制造水平,来化解这种压力。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市场已经都被中国占领了。”白明向本报记者表示。据央视财经援引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在这条路上,中国芯将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