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遴选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标兵。其中,华为凭借强大的创新实力,时隔一年后再次代表中国大陆登榜。然而在39家美国企业与34家日本企业的反衬下,仅有独秀一支的中国大陆企业在榜单上则略显尴尬。
去年12月,科睿唯安基于自身权威性及相同的评选机制,首次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通过详实的数据与案例,榜单显示:中国大陆企业中并不乏创新领域的强者。如此看来,“为何中国大陆创新企业中仅华为一家入选全球榜单”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们对比分析了“2016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与“2016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两份榜单,展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趋势与启示。
聚焦创新含金量:专利重心由量到质转变
此次的榜单揭示了全球顶尖创新机构在2016年正经历着战略的重大调整。其中,专利申请总量下行与专利授权率上升这一趋势尤为显著。这个趋势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国外机构在发明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质量。反观“2016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榜单,虽然以阿里巴巴、北汽、美的为代表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增长区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也屡居世界首位,但是其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略逊一筹。当前,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全而不精这一矛盾在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尤为凸显。
汽车领域:进步快,创新质量还需整体提升
中国大陆的汽车企业虽无一家入选“2016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 榜单,但是在中国大陆创新榜单中,汽车领域则有多达10家企业上榜,堪称中国时下创新行业之冠。这两份榜单在对照下所呈现出的显著差异,颇值得进行深一步的探究。
从专利发明总量上来看,国外车企总体呈现出下滑趋势,结合其上行的专利授权率,这一趋势恰好说明了全球顶尖创新企业的专利活动焦点已经开始转变,即从数量导向过渡到质量导向。相比下,以北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大陆车企虽在2014年开启了又一个高速攀升模式,2015年其专利申请总量突破了2700大关,超越了本田与日产两家传统强企,其技术尚未受到国际相对成熟的行业标准检验。
在上榜企业的类别来看,入选全球榜单的企业除本田、丰田、日产等整车厂商之外,以普利司通、法雷奥为代表的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亦占据半壁江山。反观中国大陆榜单,上榜企业则几乎完全是整车制造商的天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集体缺席将中国汽车行业的短板明确凸显出来。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创新在中国还蕴含着较大发展空间。
就研发成果而言,中国大陆汽车企业的表现诚然不俗,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与国际一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差距。
通讯设备领域 : 好钢用在刀刃上, 研发 助 力创新 与 多元化 发展
“2016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 榜单数据显示,上榜机构在2015年共斥资逾2270亿美元用于研究与开发,该数字要高出标普100指数的企业9.1%。
在通讯设备行业,苹果、爱立信等蜚声国际的业界翘楚已连续六年稳据榜端,纵观这些榜单常客则不难发现:将充足的资金持续运用于多元化的产品研发之中,是它们保持创新长青的重要一环。
华为,作为唯一同时上榜“2016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与“2016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的企业,始终坚持高投入的研发策略。依托于持续而充足的研发投入,华为在光网络单元、无线数据传输等众多领域实现了全面开花,并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均为较重要的经济体)进行专利布局,充分展现了一家国际性创新企业所应有的研发实力。
中国通讯设备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其创新实力与国际同行最为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至于如何将这个势头延续下去,华为对于投资多元化研发的态度与表现或许能为本土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正如此次全球榜单所总结的那样:保持创新的“亮”度,需要保证投资的“量”度。
中国,蕴藏无限创新可能
谈到企业创新,科睿唯安中国总裁郭利表示,创新是决定企业在全球化市场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国企业目前打破瓶颈长足发展的根本,更是其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指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蕴藏着无穷的创新可能,对于多年来一直致力关注全球企业创新发展的科睿唯安而言,无疑是重中之重。
尽管大多数中国创新企业并未入选此次的全球榜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发展在中国企业之间已蔚然成风。这种风气是稳步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创新突破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跻身全球创新百强中,让中国真正成为引领世界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