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人驾驶(玩具)汽车:人工智能初创企业Anki开发出无人驾驶玩具汽车,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叫板。它携带的传感器可接收iPhone或 iPad数据,以便玩家控制其速度和方向。
2.太空灯箱:电影《地心引力》摄影师卢贝兹基与视觉特效总监韦伯设计出“太空灯箱”,这个18平方米的灯箱上有196个镶嵌板,上面有4096个LED灯泡,每个都可模拟太空中的发光体。
3.咖啡酒:葡萄牙和西班牙研究人员研制成咖啡酒。将咖啡渣放在滚水中煮45分钟,去水后加糖和酵母,然后让混合物发酵提纯,最后制出的一种类似伏特加和龙舌兰酒的新饮料,这种饮料不会像咖啡一样让你保持清醒。
4.索尼智能镜头:DSC-QX100镜头有更大传感器、高品质玻璃和3.6倍光学焦距,可用于iPhone等智能手机,让手机变成遥控取景器。
5.羊角甜甜圈面包:纽约大厨多米尼克-安塞尔5月份推出以来一种奶油夹心、上面淋着诱人糖浆的“甜甜圈+羊角面包”,它的配方风靡全世界,许多人宁愿等数小时排队也要品尝。黄牛党将每份从5美元炒到40美元。
6.电动摩托赛车Mission R:这种机械怪兽发动机可达160马力,从0加速到60迈只需3秒钟,最高时速240公里,无需充电可行驶225公里 。但它零排放,没有内燃机噪音,数字触屏控制。
7.漂流水池:3名华裔设计师为纽约东河设立一种漂流水池,即可清理河水,又能让人有个游泳的地方。这个水池呈加号状,将让纽约人100年来首次在东河中潜水。
8.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Oculus Rift可让玩家在三维环境中体验身临其境感觉。通过改善头部追踪功能,创造宽广的视野,以低廉成本创造家庭版虚拟现实装置。
9.可食用密码丸:摩托罗拉正研发的这种密码丸每天只吃一粒,内含可用胃酸为动力的微芯片。被激活后,它会发射手机或电脑可接收的特殊18位心电图信号,将人类身体变成活密码。
10.隐形大厦:韩国的无极限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可隐形的大厦,尽管每天只有几小时限制。投影仪把设置在大厦后侧的摄像机拍摄到的风景实时投射到建筑正面,正面观看时会让人以为其不存在一样。
11.3D打印笔:3Doodler笔可在三维中书写,实际上更像3D打印机。它将彩色塑料融化、冷却后,产生任何形状的独立结构,像热粘结剂枪,但更好。
12.沃尔沃太阳能凉亭:在为沃尔沃V60混动版汽车设计展台时,Synthesis Design & Architecture公司使用可弯曲太阳能电池板建造凉亭,其不仅可为汽车充电,折叠起来后可直接放在汽车后备箱中。
13.记忆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科学家通过追踪和触发与记忆相关脑细胞,可让一只老鼠体验另一只老鼠的记忆。像盗梦空间一样,这种研究可能帮助患有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障碍的人消除痛苦记忆。
14.预测次原子微粒碰撞: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物理学家发现预测次原子微粒碰撞的捷径,可大大简化计算粒子相互作用的任务。
15.巢保护烟雾报警器:携带烟雾和一氧化碳检测器。如果是烤面包引发警报,你只需对其挥挥手即可解除。护巢套装之间互相连线,并与智能手机相连。电池耗尽前会给主人发短信。
16.新原子钟:当前铯原子钟每一亿年才会差一秒。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8月份公布了新的镱原子钟,比铯原子钟更精确100倍。
17.重力灯:伦敦设计与创新组织Deciwatt设计了一种靠重力自然发电的重力灯,价格不到10美元。这种灯通过石头、沙土以及水等产生的重力发电,每次可照明25分钟。
18.太空船2号:维珍银河的太空船2号最早将于2014年进入太空,乘客只需缴纳25万美元就可太空游。它使用火箭发动机进入大气层,然后返回地球,在飞机跑道上着陆。
19.复活曾经灭绝的青蛙技术:澳大利亚纽斯卡尔大学科学家利用一种1983年灭绝的青蛙冷冻标本提取DNA,成功复活这种青蛙晶胚,使新青蛙诞生。科学家还计划复活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
20.机器人阿特拉斯: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机器人阿特拉斯能使用工具,爬过崎岖地形,通过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定位物体。它将模拟人类救援人员参加灾难援救。
21.仿生眼Argus II: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已经承认,仿生眼Argus II是第一种能恢复严重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部分视觉的装置。内置人造视网膜和视频装置可帮助患者分辨图像轮廓。
22.无人机X-47B:美国海军开发的首种航母无人机,115马力的发动机,20吨重,体形与战斗机类似,使用喷射引擎,可携带2040公斤武器,巡航距离超远。
23.无水液压破裂法:加拿大公司GasFrac利用凝胶液态石油代替水注入地下以采集天然气。这种凝胶在地下蒸发掉,不会污染地下水。既能让能源公司省钱,环保人士也能松口气。
24.人造胰腺:这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种监测1型糖尿病血糖水平下降、关闭常规胰岛素传送的装置。胰岛素过多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昏迷。
25.外骨骼套装:以色列科学家发明的外骨骼套装可帮助瘫痪患者重新站起。外骨骼上的传感器可提前预见使用者的平衡变化,然后将这些信息翻译成站或走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