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自然界中,生长有不少奇怪的植物,这些植物绽放出奇怪的花。比如马兜铃是世界上外形最奇特的植物之一;蘘荷的花开在地上,种子外形更是奇葩;金鱼花、口红花、嘴唇花都非常奇异,形如其名。

马兜铃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

马兜铃树藤上,花朵垂悬。

马兜铃,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别名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中文名因其成熟果实如挂于马颈下的响铃而得。

马兜铃属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属名的含义是“最好的”+“分娩”。可见,有些马兜铃属植物花朵结构像人类的子宫,马兜铃属奇葩众多。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1

马兜铃通过色彩、气味等手段将昆虫引诱进入囊袋,但它并不会吃掉昆虫,而是将其困住。

奇葩之一:马兜铃树藤上,比成年人脑袋还要大上一圈的花朵垂悬;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2

马兜铃

奇葩之二:马兜铃花朵中央,有一个“坑洞”;

奇葩之三:马兜铃通过色彩、气味等手段将昆虫引诱进入囊袋;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3

马兜铃,原来是个像胃一样囊袋。这朵怪花,难道要消化什么吗?

奇葩之四:马兜铃囊袋内会分泌一些蜜水,先将昆虫圈养着,等到雄蕊成熟后,花粉就会喷昆虫一身——可帮助其完成传粉。

马兜铃长满了白色的倒刺毛,常常生长在郊野路边、林缘、灌丛中散生。在园林中宜成片种植,作地被植物,亦可用于攀援低矮栅栏作垂直绿化材料。马兜铃果实和根可药用。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4

巨花马兜铃 Aristolochia gigantea

巨花马兜铃是世界上外形最奇特的花之一,你认同吗?

蘘荷花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5

蘘荷花;上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蘘荷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野姜、芽荷、嘉草等,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蘘荷原属野生,“春初生叶似甘蕉,根似姜而肥,其根茎堪为菹,其性好阴,在木下生者尤美。”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6

西汉刘向《九叹·愍命》曰:“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

九十月份,蘘荷的花茎从底下根状茎的芽里冒出来,其花形态比较奇特,常常使人联想到月色之下的海面:一群群跃出水面的海豚……

蘘荷或淡绿或紫红的卵形花苞,粉,如清雅秀丽的女孩,似含苞欲放的莲花,带着大自然的气息,芬芳扑鼻,鲜亮养眼。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7

蘘荷花

蘘荷是我国乡村的田园八珍之一,其嫩茎、嫩芽和花轴芳香微甘。蘘荷是一种常见的作料,它独特的香味和辣味可以增进食欲。

蘘荷富含维生素、氨基酸以及有“第七大营养元素”之称的膳食纤维,是天然绿色蔬菜之王,素有“亚洲人参”的美誉。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8

在日本传说中,茗荷更是一种可以令人忘记世事烦恼的灵丹妙药。茗荷在日本具有“冥冥之中有神佛护佑”之意,因此,由茗荷变化而成的徽章纹饰,还成为了“日本十大家纹”之一。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9

蘘荷具有药用价值。《浙江药用植物志》:“活血止痛,化痰,解毒。主治气滞腹痛,胃痛,跌打损伤,腰痛,颈淋巴结结核,治头疔。”

袋鼠花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10

↑袋鼠花;上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一种花名叫袋鼠花 ,也叫金鱼花,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袋鼠花,花如其名,奇特而美观,小花生于枝条上端,形状鼓鼓的,花色是金黄色的,似袋鼠,又似金鱼,栩栩如生,叶片排列紧凑美观,花色橘黄,花叶共赏,相得益彰,观赏性强。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11

袋鼠花这个花也是苦家常见的管状,花单生与叶腋。与众不同的是他膨大的中部,还有先端缩到一起的细小开口。

袋鼠花因其特有的形态和花色使它成为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庭院植物,同时也是制作干花的优良材料。

口红花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12

口红花

口红花,开花繁茂,株形美观,口红花初开,形象非常似口红。

口红花全称“毛萼口红花”,苦苣苔科芒毛苣苔属,是个垂吊植物,叶片对生,稍带肉质,表面光滑光亮,小枝上稍稍有毛。口红花的花叶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嘴唇花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13

嘴唇花顾名思义,就是花的外形像极了人类性感诱人的嘴唇。

嘴唇花是因形状酷似性感诱人的嘴唇而得名的一种花卉。这种植物颜色鲜红,造型奇特,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世界上最奇特的草(世界上最厉害的草)插图14

这种奇特的植物看似经过技术处理过的。然而,可以很确定地说它那诱人的嘴唇是天生的。

嘴唇花如人类性感的嘴唇,这是世界上奇葩的植物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美洲一些国家的热带雨林中,这种花长得和人的性感红唇一样,相当惹火迷人。

[注]本文参考资料: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漫话马兜铃 花卉报;《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