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被后世的人称为什么圣)插图

提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儒家学说。它曾统治古代中国2000多年,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它的创始人孔子,则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并被尊称为“文圣”,几乎同帝王家一样尊贵。

然而,孔子在世的时候却没有得到那么多荣耀,相反遭遇还很坎坷。他于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年轻时当过牧童,做过吹鼓手,为了重新回到贵族阶层,他刻苦学习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等“六艺”。由于勤学好问,谦虚刻苦,他很快就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被后世的人称为什么圣)插图1

但鲁国的统治者并不重视他。于是,他在30岁那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创办了私学,收有弟子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还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春秋》等书。这些书基本上包括了他以前的文化遗产,使后来人要学习古代文化,就必须学习这些著作。他还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由他的学生记录下来,编了一部影响很深的书《论语》。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被后世的人称为什么圣)插图2

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当政。为了巩固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他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的政治需要,将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儒学,加上其他各家学说进行融合改造,使它成为一种能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理论。从此,儒家学术和思想成了封建文化、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也被历代封建统治者一次次地推崇抬高,直至达到了仅次于帝王的“文圣”的地位。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