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随着经济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陕西正着力改善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让交通出行日益便利、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政府的目标,是让城市生态良好、和谐宜居、富有活力。
架空线落地,让城市天空更清朗
记者 杜朋举
“头顶没有了黑色的‘蜘蛛网’,抬头就能看见绿树、蓝天,感觉心里都敞亮了!”6月15日中午,家住西安市新民街通济中坊2号院的居民田朝霞告诉记者。
田朝霞所说的“蜘蛛网”,是过去长期架在老城区上空的各种线缆。“我们也不懂都是些什么线缆,看着越架越多、越捆越粗,黑压压的堆在头顶上,从下面经过时心里特别没底儿。”她说,遇到刮风下雨,有时候线缆会相互碰出火花,看得人心惊胆战;有时候会被吹落在地,甚至横在马路上,人也不敢过,车也不能走,造成交通拥堵,最后得一直等到交警过来,把掉落在地的线缆举起来,交通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现在,头顶上黑色的线缆看不见了,是因为通过管沟施工、线缆穿接、割接落地3个工序,全部埋在地下了。新民街的架空线落地工程,半个多月前刚刚完工。而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已经给田朝霞和附近其他居民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感受。
“架空线落地,得益于西安市为了迎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实施的‘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少波说,过去老城区上空的线缆太多了,有时候维修单位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根线缆出了问题,干脆就不找了,直接再拉一根新线,电力、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的线缆越拉越多,影响市容市貌。“现在,所有的弱电线缆全部落地走地下管道了,留下的都是不能落地的强电高压线路。”
新民街光辉巷22号院住户徐明家住4楼,他告诉记者:“过去我比较讨厌有人在楼下叫我,因为走到窗户边向下看,满眼都是黑色的线缆,影响人心情。现在好了,绝大多数线缆都走地下管道了,从窗户边往下看,绿油油的树叶让人心旷神怡。”
让居民心旷神怡的不只是抬头能看见绿绿的树、蓝蓝的天,西安市趁着架空线落地,同步拆除了乱搭乱建、叫停了破墙开店、劝退了占道经营、清理了沿街墙面。距离新民街不远的皇城西路,沿街墙面或是挂上绿色植物,或是绘制“超级玛丽”主题图画,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众多网友前来“打卡拔草”。
新城区住建局局长傅强介绍,西安市新城区架空线缆落地总体任务是通信架空线缆落地125条道路88公里,一级道路电力架空线缆落地4条道路8.5公里,目前已开工59条道路46.37公里,其中完成架空线缆落地7条道路8.4公里。
“道路两边是绿植、卡通画,抬头就能看见绿树、蓝天,‘三改一通一落地’的确好,真是还路于民、还景于民了!”徐明说。
背街小巷有“颜值”,更有内涵
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刘坤
“路变宽了,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过马路一腿泥了!”在街边经营小商店的张奶奶对眼前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6月15日,记者来到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街道七彩巷。天空中正哗啦啦地下着雨,而宽敞整洁的路面上几乎没有积水。
谁曾想一年前,这条街巷周边的环境还让附近的居民忧心忡忡,可以说是一条糟心路。
“以前路边放着一排垃圾桶,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居民张女士指着人行道旁的位置,想起以前的场景止不住地摇起了头。
现在,曾在路边随意摆放的垃圾桶不见了,原来脏兮兮的墙面被绿色植被保护着,墙面上还画有优美的风景画。墙上“与绿色同行 当环保卫士”的宣传语深入人心。
七彩巷沿东元公园东侧而建,附近小区众多,人员密集。在岁月的洗礼下,七彩巷已经不堪重负,需要进行提升改造。
像这样的街巷尽管没有在交通主干道上,但大多紧挨居民小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背街小巷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019年11月,西安市制定《西安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方案》,对在城六区、长安区和各开发区范围内,宽度在20米以下背街小巷进行改造。七彩巷这才有了“脱胎换骨”的机会。
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关乎城市功能、关乎城市形象,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市民出行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东线厂路位于太华路街道元丰怡家小区西侧,存在着沿街商铺门头牌匾杂乱无序、破损残缺,外立墙面老旧破损等问题,人行道还有多处水泥台等障碍物,存在安全隐患。
“前年冬天下大雪,水泥台横在人行道上不好区分,当时就把我绊倒在地上了。”附近居民王建强回忆起那次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侵占了人行道的水泥台就像一颗埋在地上的地雷,稍不留心就可能酿成大祸,给附近居民安全出行造成不便。
背街小巷的改造除了要实用,还要美观,要留下生活的烟火气。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线厂路区域聚集了胶辊厂、扳手厂、电磁线厂等众多企业,工业文化气息浓厚,该怎么保留这些特色呢?
“在保留传统工业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功能需求,营造出特色道路主题景观。”东线厂路改造工程施工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工期的向前推进,东线厂路提升改造的雏形已经显现出来,人们对这条路的“华丽转身”充满了期待。
“没想到,家门口的丑小鸭还能变白天鹅。”在东线厂路做了十几年五金生意的张大爷,看着自家门口街巷改造后的效果图,乐呵呵地笑了。
老旧小区有了新妆容
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刘坤
76岁的何静芳老人在西安曲江新区的地震局家属院里已经住了几十个年头了。2008年时,老人唯一的儿子不幸离世,自那以后,她便独居在这个老旧家属院里。
今年4月,得知何静芳居住的房屋因楼上漏水而受损严重,西安曲江新区党员突击队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老人家中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在同社区沟通研究后,突击队决定义务为老人维修房屋,只用了3天,就把房屋修缮好了。
房子修好后,何静芳激动地拉着突击队员们的手,要留大家在家里吃顿家常饭。被队员们婉言谢绝后,隔了两天,老人又来到指挥部给大家送来一面锦旗。“这帮小伙子看着年纪轻,可个个都是热心肠。要是没有他们,我这房子怕是一时半会也修不好!”说话时,何静芳红了眼眶。
房龄长、设施旧、环境差,是大多数老旧小区的通病。这不仅成为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现代城市发展和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事关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西安市“三改一通一落地”的重要工程,更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改的是老房子,可要面对的却是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项目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涉及范围广,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自2019年底开始启动就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
如何让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西安曲江新区将党旗插到项目上,由西安曲江临潼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项目一线设立党建阵地,组建党员突击队,为打赢项目攻坚战凝聚了“硬核力量”。
突击队队员汪文理带领队员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做思想工作, 耐心讲解疫情期间的施工方案,大到防控机制体系,小到具体防控措施,提醒群众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等,打消了居民的担忧和顾虑。
队员王建伟带领队员们围绕改造提升方案,深入开展线上线下居民意愿调研活动,累计开展民意入户调研1300余次,先后搜集到百余条意见和建议,内容涵盖了环境整治、绿化提升、增设停车泊位、设置充电桩等方方面面,为改造提升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在西安曲江新区太阳锅巴厂、地震局家属院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前期,负责设计整体改造提升方案的李慧玲反复调整小区建筑外立面施工方案,为的是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诉求的同时,改造效果能够与周边城市环境相和谐。“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只有从群众最苦、最烦、最难、最盼的事情入手,才能把眼下的老房子改到群众的心坎上。”李慧玲深有感触地说。
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这几天下雨,队员们还来我家看房子的情况。有了他们的关心关爱,我的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了。”6月15日,何静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