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更是常常谈及。你知道国内近代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吗?本文盘点了中国近代十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仁安羌大捷、岱崮保卫战、第一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反六路围攻、黄桥战役、苏中战役、晋中战役等等。
1、仁安羌大捷(1121战4千)
仁安羌大捷,又称仁安羌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缅甸战役中的一场战斗,是缅甸战役的一部分。仁安羌之战,是中国入缅远征军113团在团长刘放吾指挥下以少胜多首次在境外取得的胜利。孙立人将军带领一个团(不满一千)歼敌1个大队(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解了7千英缅军之围顺带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可以说打出了国际影响力。
2、岱崮保卫战(93战2千多人)
山东沂蒙山区的蒙阴县境内的南北岱崮,抗战时期令日本侵略者魂飞胆丧的岱崮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1943年11月,93名(最初130余名)八路军指战员坚守岱崮之巅,与2000多名日伪军血战18天,以牺牲2人、伤7人的轻微代价,取得毙伤敌300余人并顺利突出重围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模范战例。
3、第一次反围剿(4万战10万)
第一次反“围剿”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战役。随着军阀之间混战的结束,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天内连打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4、第二次反围剿(3万战20万)
第二次反围剿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在对红一方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4月发动的第二次“围剿”。最终红军反“围剿”成功。红军粉碎“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5、第三次反围剿(3万战30万)
第三次反围剿是指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余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8000余人,缴枪15000余支。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6、反六路围攻(7万战40万)
反六路围攻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北部地区粉碎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围攻的作战。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连续取得反“三路围攻”和仪南、营渠、宣达3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并与川东游击军会合,部队扩大到5个军8万余人。
7、黄桥战役(8万战20万)
黄桥战役又称黄桥事件,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击的战役。1940年,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89军1.5万,歼灭其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一般认为,黄桥事件是皖南事变的起因之一。它是新四军改编以来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坚实基础。
8、苏中战役(约7千战1.5万)
苏中战役,亦称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以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特务团等共3万余人从海安、如皋东侧隐蔽南下。8月21日晚,突然向丁堰、林梓守军发起攻击,激战至22日,歼5个空警大队5000余人,切断了南通至如皋的公路,打开了主力西进泰州、扬州的通道。苏中战役是内战全面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在主要战场上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侦察性质。
9、晋中战役(3万余人战12万)
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等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至7月,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此役人民解放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6万人的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余人,歼灭了阎锡山军队大量有生力量,为山西彻底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10、衡阳会战(6万余人战13万)
衡阳会战是指1944年,国民党军和日军在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的一场会战,因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日军惨胜,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军。衡阳会战持续之弥久、战斗之惨烈、影响之深远,中国战场所有的城市防卫战,似乎没哪一仗可与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