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守英——
山村女当家 致富带头人
□ 本报记者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李绪业 范为永
9月29日早上5点,党的二十大代表,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守英像往常一样,先把早饭做好,再照顾年过九旬的婆婆穿衣起床,然后喂饭。收拾停当后,她自己简单吃上几口,便在村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张守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早上工作的第一站,便是去村里幸福院的食堂“打卡”。这里的幸福食堂每天中午为全村80多名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一份“一元午餐”。老人每天的就餐标准是5元,其中3元由县镇财政出,剩下2元由村集体和老人的子女平分。既解决了老人就餐的难题,又营造了孝老爱亲的氛围。
在街面上,凡是遇到出门的老人,张守英总是笑着前去攀谈几句,老人们也都会亲切地叫她“闺女”。“叫咱一声‘闺女’,说明拿咱当自己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张守英说。
1991年,张守英从20公里外的李家沟村嫁到这里。而正是这位外来媳妇成了村里的“女当家”,带领红泥崖旧貌换新颜。
2000年,张守英担任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她发现村里闲散妇女较多,便萌生了带领贫困妇女创业致富的念头。2005年,她筹资15万元,租下3间民房创办家纺加工车间,招收12名家庭贫困的妇女,生产加工床上用品。凭着诚实守信的好口碑,张守英的生意越做越大,带动300多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此时的红泥崖村,仍是这样一番景象:长期以来,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干群关系紧张,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民渴望能有一个好当家人带领全村过上好日子。
2011年,张守英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通过盘活资源抓发展、乡村治理换新貌、互助养老促脱贫,红泥崖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村集体收入连年增加,老人养老也有了依靠。张守英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9月29日这天,离开幸福院,张守英又来到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查看大棚建设进度和一期项目的香菇生长情况。“这是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的香菇种植基地,项目由村集体出资建设,村民自愿承包经营,合作社为村民提供菌棒采购、技术支持、兜底收购等服务。”张守英边说边带领记者来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大棚,清一色的钢架制成的菌床上,密密麻麻地铺着长满香菇的菌棒。在此打工的村民小心翼翼地割下朵大肉厚的香菇放入筐中,不一会儿就收获了满满一筐。
“我们的香菇大棚建好以后,优先租给村民,只有没人愿意租的时候,才允许村干部接手。”张守英说,红泥崖村地处山区,地薄、水少,并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林果业和现代农业。去年正月初三,她了解到香菇种植项目投资少、见效快,第二天便去考察。当她满怀信心地向老百姓介绍时,从未接触过香菇种植的村民和村干部并不认同。在质疑声中,她率先在丈夫经营的苗圃中腾出一个大棚搞起了香菇种植试验,其间她还组织大家到外地考察香菇种植产业。
今年春节,全村都吃到了她亲手种出来的香菇,香菇种植产业也获得了全村的认可。今年5月,14个香菇专业种植大棚在村里拔地而起,村民争相承包。
张守英介绍,村里还打算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国企+公司”的方式,建设一处菌棒厂生产香菇菌棒,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600万元,带动300户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