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于北京时间2014年1月10日揭晓2013年度中国商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 (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当选。
去年7月,国药集团以近262亿美元的营业额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位居第446位。同时,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319位。而这两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却有同一位董事长:57岁的宋志平。宋志平一人执掌两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总计管理着607亿美元的资产和24万的员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志平毫无悬念地当选《财富》(中文版)2013年年度商人。
宋志平依靠个性鲜明的整合之道打造了今天的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他的整合之道可以概括为三部曲:在最佳时机大规模地收购,以公允并且适当优惠的价格达成交易,保留一部分股权让被收购方成为所有者和管理者。他用这种手法先后在建材和医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整合出两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
到目前为止,中国建材先后收购了大约900多家企业,其中水泥企业600多家,商品混凝土企业300多家。八年前,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几乎是零,但中国建材今天已经以超过4亿吨产能位居全球水泥业第一的宝座。下一步,中国建材将围绕核心利润区的完善,进行大规模的深度整合,提高企业的效益。“我对建材业的未来不太担心,其实我们手上的牌很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各地都在搞清洁交通,比如高铁和地铁,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会是刚性的。宋志平透露说全国有50多个城市在建地铁。他认为2014年水泥行业很有可能重演2011年的高价位行情。
未来十年,宋志平最看好的是新型城镇化,他要用轻型房屋来消灭农村的砖瓦。“中国农民房屋的保有面积是300亿平方米,但这300亿平方米里面,90%的房屋是不节能不舒适的。”宋志平说:“中国下一步最大的建筑市场在农村。”
宋志平4年前把中国建材的并购经验复制到了国药集团,结果后者的营业额从40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亿元,从一家单一的批发商变成了一家产学研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下一步,国药集团打算整合中国的医药制造业,用联合重组的方式搭起制造平台,包括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
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让“宋志平模式”呼之欲出。宋志平本人对这种模式的概括是:资本运营解决钱的问题,联合重组解决资源的问题,管理整合解决效益的问题,集成创新解决技术来源的问题。
宋志平对企业的期许超越了简单的做大做强。他说:“大企业应该成为领袖企业。不光是自己赚钱,还要引导市场良性运行。大企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你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你自己。没办法,因为你是行业老大。”
宋志平是《财富》(中文版)自2002年首次推出中国商人报道以来最新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家。十多年来,先后共有十几位中国企业家获得过这个荣誉,包括张瑞敏、柳传志、杨凯生、宁高宁、王文京、陈东升、任建新、马云、杨元庆、李书福、王晓初、沈文荣、张近东、古永锵和刘强东等一大批优秀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家。
网友心中的2013年度“中国商人”:
我们今年再次举行了“读者的选择:2013年度中国商人网络票选”活动。根据最终的票选结果,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以23.5%的得票率位居第一,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以19.4%的得票率位居第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以18.3%的得票率位列第三。
对话宋志平
“大企业应该成为领袖企业。不光是自己赚钱,你还要引导市场良性运行。大企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你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你自己。没办法,因为你是行业老大。”
——宋志平的企业观
《财富》(中文版)问:中国建材收购得那么快,负债率那么高,很多人都为您捏了一把汗?
答:中国建材的收购不是为大而大,为多而多,而是紧紧围绕一点:赚钱。我的每一个收购能不能赚钱,赢利点在哪里,盈利模式是什么,必须十分清晰。至少我们算能算得出来,而且是显而易见要赚钱。如果变得很复杂,我就说不要做了。
问:中国建材的业务板块都具有同样的经济周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您怎么对冲和消减风险,从而保证稳定的盈利?
答:我最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中国建材能不能做一些和周期不一样的、不那么受制于周期的产业。为什么我做新型房屋呢?一个是朝着房地产和物业做。第二,水泥不能远距离运输,但是轻质房屋可以通过集装箱来运输,这样通过国际化也可以分散一下风险。我们还做了一些新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和TFT玻璃基板,实际上都不是和建筑周期连在一起的。
但是坦率来讲,我们到今天还没有找到一个足以抵挡周期的产品。在经济周期的过程里面,我们只是在想怎么能够更加掌控市场,大有大做,小有小做,总之要赚钱。没有哪个行业能永久赚钱。一个赚大钱的行业必然有风险。
问:今年中国建材行业的前景乐观吗?
答:我们和几家水泥公司的看法都很一致,我们认为2014年有可能会重演2011年的行情。如果重演的话,今年我们水泥的销售量预计会达到3.5亿吨左右,比2011年的销售量翻了一番还要多。2011年,我们挣了158亿元的利润,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挣得最多的一年。
问: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是水泥行业的两大竞争对手,为什么竞争对手还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呢?
答:我们和海螺水泥的关系非常好。我们可以去海螺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有时候海螺还派人过来进行指导。国内的竞争对手能做到我们这样真是凤毛麟角。
其实,道理很简单,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从技术和管理上看,海螺第一;但以市场整合能力和定价权来衡量,中国建材第一。海螺需要中国建材市场化的能力,并且从市场良性化的过程中受益;中国建材也需要海螺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这种互补的关系是在市场中产生的,不是谁的行政命令。如果钢铁行业或者机械制造业有海螺和中国建材这样的境界,不至于像今天这样损失惨重。
问:下一步中国建材的思路是继续并购扩张还是侧重在增加利润上?
答:从水泥这个角度来讲,大规模的联合重组基本结束,下一步围绕核心利润区的完善,大规模的进行深度整合。第一仗打完了,把这么多企业都收来了;第二仗是怎么产生更多的效益。对中国建材来说,现在不应该一味地增加水泥的量或者再去抢地盘,而是这几年抢来的地盘怎么能产生更高的利润。这点中国建材是能做到的。我本人是工厂起家,我做过十年的厂长,我理解做工厂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这4亿吨水泥该挣多少钱?我们现在的毛利润最好的时候也只有30%左右,全世界水泥的毛利润是40%~45%。如果我们到了这个水平,我们应该挣多少钱?300亿元。其实,我们现在挣的钱并不多,只是过去水泥行业都不挣钱,大家觉得中国建材挣到了钱。可是和水泥的产能比,这点钱是初步的,应该挣更多的钱。
问:您一直在做加法,有没有考虑做减法呢?
答:我们也削掉了200多家企业,也是有进有出,但是出的少,进的多。下一步,我估计中国建材出的也会不少。我不主张把一个做不好的事情还要拼命做。我主张做不好的事情就不做了,做得好的事情赶紧拿进来做。总是要腾笼换鸟,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问:水泥和玻璃这样的传统产品会有颠覆性创新吗?
答:这也是我们经常想的问题。几年前我去法国,见到拉法基的CEO乐峰先生。见面落座之后,他开口第一句话:“宋先生,你说未来有没有水泥的替代品呢?”我坐在哪儿想了想说:“我想五十年之内没有。”“哦,我和您的想法一样。”
水泥这种胶凝材料,几乎不可能被替代。为什么呢?不是说没有比水泥更结实的,有,比如钢铁和铝,但是成本太高了。没有一种建筑材料比水泥更便宜;没有一种建筑材料比水泥更容易取得原料——普通的石灰石烧烧就行;没有一种建筑材料比水泥的生产工艺更简单。水泥的广泛使用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的特点,而是因为价格便宜。到目前为止,找不到比它更便宜的了。石膏板也是这样,中间是石膏两边一层纸,全世界没有比它更便宜的了,一平米才一美元。
在建材行业,成本是第一位的。但是,在玻璃这方面上,还是有一些创新的,比如低反射膜玻璃,就是一场革命。在欧洲,70%以上的玻璃都是低反射膜玻璃,我们现在刚刚开始。但这还是在玻璃上镀一层,并不能取代玻璃。现在我们也在发展电子薄玻璃,比如手机上能弯曲的玻璃。
问:我们都听说过装满货物的货车把桥压塌的新闻,这和水泥有什么关系吗?
答:每一次塌有塌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设计,有的是因为超载,有的是因为施工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偷工减料。但我也相信会有建筑材料的问题,比如水泥的标号、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和浇注的质量等等。
问:您通过并购重组的模式迅速打造出两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如果把这种模式叫做“宋志平模式”,您认为“宋志平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答:我觉得这种模式在传统行业是可以复制的,比如钢铁行业。四年前,我把中国建材的并购经验复制到了国药,后者的营业额从40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亿元,从一家单一的批发商变成了一家产学研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这种模式的核心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概括:资本运营解决钱的问题,联合重组解决资源的问题,管理整合解决效益的问题,集成创新解决技术来源的问题。这四句话可以用到钢铁、化工等很多领域。
过去那种老是琢磨着“我怎么打死你,你怎么打死他”的竞争方式应该改变。优胜劣汰是市场手段,联合重组也是市场手段,而且是高级市场手段。因为它减少资源的破坏,而且优化了市场。
问:您同时做两家《财富》世界500强的董事长,在别人看来很光鲜,但是您是不是觉得有点委屈?
答:近五年来,我周末基本没有休息过。你要问我今天礼拜几?我不知道,只知道多少号。我并不是一个工作狂,也不是说我对生活不热爱,只是因为在中国经济成长这个特定的过程里面,我接手了这两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倒也没有什么遗憾或者委屈,还是觉得这一生做了点事情。按稻盛和夫的说法,这大概是命吧。
我比较喜欢读书,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和思考。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思考问题的人,能把一个问题想到极致。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喜欢解题。即使解完了我还在想:会不会还有一种方法能解。把这道题做完了,我会到图书馆去找参考书,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习题。一道题没有想明白,我就吃饭也在想、走路也在想。我是一个找题做的人,喜欢破解难题,觉得这是个快乐。我经常一个人发呆。有的时候,说着说着就不说了,那就是我在想事情。
同事们都说:宋总,看您总是笑呵呵的,挺温和的。我说,其实我想的问题挺多的,而且我想的一些困难说出来可能吓大家一跳。
中国建材有17万员工,国药有7万员工。做个企业家,如果每天思考的事情只是生产经营那么简单,那你就可以睡得着觉了。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不光是考验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你能不能面对这些事情,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刻处变不惊、举重若轻?不然的话,你自己都没法战胜自己这一关,你怎么活下去呢?外人看企业家都是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其实,他们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