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是哪一场?

南北战争?二战?越战?......

都不是。

阿富汗战争才是美国「永久的战争」。

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国以推翻塔利班政府为目标入侵阿富汗,从那时到现在,阿富汗战争打了十几年,仍然没完没了。

本来在今年2月29日,美国和塔利班签署停战协议,准备在14个月内撤出所有军队。作为交换条件,塔利班亦承诺不再庇护恐怖分子。

| 2024年2月29日,美国和塔利班代表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和平协议。

图片来源:Sorin Furcoi/Al Jazeera

可没过几天,双方再次兵戎相见。

3月3日,塔利班武装分子袭击了受美国支持的阿富汗国防安全部队。作为反击,美军随后对塔利班展开空袭。

唯一的一丝和平烛光,又被掐灭了。

这场旷日持久的作战,不仅让阿富汗这个国家弹迹斑斑,还让美国深陷泥潭而难以脱身。

美国重建阿富汗的计划,用「失败」两个字来概括,一点也不为过。

从美国方面来说,兵力物力财力投入巨大,却始终没有完成反恐的目标,塔利班武装分子春风吹又生,恐怖袭击时有发生。截止2018年,美国在阿富汗的总战争花销已近一万亿美元,超过2400名美军丧生。

从阿富汗本土来看,美国扶持的阿富汗临时政府腐败无能,花费大约30亿美元的阿富汗环国公路(Ring Road) 重建计划黯然退场,阿富汗平民和塔利班分子的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总结起来就是:灭不掉的塔利班,修不好的公路,扶不起的阿斗。

为什么会这样?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01 灭不掉的塔利班

先来说美国入侵阿富汗的原因,这个很简单,众人皆知。

「9·11事件」造成约3000平民遇难。世贸中心双塔倒塌,五角大楼被严重破坏,数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被摧毁,股市暴跌,经济停滞。

「基地」组织承认对恐怖袭击负责,而「基地」组织背后的靠山,正是当时执掌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

| 遭到飞机撞击后,正在燃烧的世贸中心双塔。

图片来源:Flickr

美国在恐怖袭击中是受害者,不仅损失惨重,也给民众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当美国要求塔利班引渡「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时,遭到塔利班的拒绝。

于是乎,美国开始采取行动,以军队入侵的方式消灭「基地」组织,同时对塔利班政府还以颜色。

从2001年10月7日开始,美国展开了针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这个行动持久是持久了,长达13年(2001-2014年),但是阿富汗人民为了自由而付出的代价实在惨重。

就结果而言,「持久自由行动」没能达成预定的目标。塔利班政府虽然倒台,但千千万万个塔利班分子又重新产生了。

「塔利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不妨看下它崛起的背景。

从地缘上看,阿富汗是亚洲「十字路口」,不管是进入南亚次大陆,沟通西亚产油国,还是深入亚洲腹地,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呢,美国和苏联重视自己在阿富汗的势力不足为怪。两国及其盟友纷纷在阿富汗砸钱,贡献援助计划,借此拉拢阿富汗。

对这些来自两个敌对阵营的一揽子好处,阿富汗当然乐意照单全收。

于是,美苏在阿富汗展开角逐。

赫鲁晓夫慷慨答应了1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援助,还提供坦克、战机和各种武器装备,并帮助阿富汗建立三座空军基地;美国则许诺帮助建立一家航空公司,还出资修建了数座机场。艾森豪威尔访问阿富汗时宣布,要修建一条连接首都喀布尔和坎大哈的公路。

| 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图中间未戴帽者)访问阿富汗。

图片来源:Dwight D. Eisenhower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在美苏援助的刺激下,阿富汗各地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商店、汽车、酒店、银行、现代化的大楼、娱乐设施等等应有尽有,从西方国家输入的流行音乐和潮流服饰也随处可见。在冷战的夹缝中,阿富汗似乎前景光明。

| 1966年,一座新建的现代化政府印刷厂,是《喀布尔时报》所在地,其机械零件主要由西德提供。

图片来源:arehistoricalphotos

不过很快,动荡的政治局势改变了这一切。

1973年,在苏联的支持下,王室成员穆罕默德·达乌德汗发动政变,废除了君主制。达乌德汗曾担任前首相,后因为国王的民主改革而失势下台。政变成功后,达乌德汗自任新成立的共和国总统,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五年后,另一些更加激进的左翼军官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达乌德汗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这一次阿富汗彻底倒向苏联。可在冷战的阴影下,国内秩序愈发动荡,走向极端。

一批好战的伊斯兰教徒在美国的支持下武装组建起「圣战」组织,与亲苏的国家政权展开对抗。眼看自己一手扶持的政权越来越不稳,苏联终于自己出马,在1979年12月派军队入侵阿富汗,企图在3个月内消灭圣战者。

| 1987年,苏联士兵逮捕了数位圣战者。

图片来源:E.Kuvakin

结果,这场战争持续了近十年,1989年2月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的时候,非但没有消灭圣战者,反而拖垮了自己的国运——苏联解体了。

就在战争后期,「圣战」内部一批阿拉伯人创建的伊斯兰教军事组织「基地」兴起,和圣战者相比他们更加激进,旨在中东建立一个纯正的伊斯兰国家。它的创立者正是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本·拉登。

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了长年的军阀、部落混战中。

混乱之中,1994年左右,坎大哈乡村的一群普什图人青年伊斯兰学者聚在一起,打算如何结束国内纷争,用纯正的伊斯兰教沙里亚法统治阿富汗。

这群青年被称为「塔利班」(Taliban),这个词的本意是指「一帮伊斯兰教学生」,领导人是曾经的圣战者毛拉·奥马尔。

| 毛拉·奥马尔的影像资料非常罕见。1996年进师首都喀布尔前,塔利班在坎大哈举行集会,这张照片是集会上记者秘密拍摄的视频截图,中间站立者是毛拉·奥马尔。

图片来源:BBC Newsnight

塔利班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其号召得到年轻一代宗教学生的响应,在他们的支持下,塔利班迅速崛起,很快占领了坎大哈这座阿富汗第二大城市。1996年,塔利班攻占首都喀布尔,在全国范围建立起伊斯兰政权。

塔利班掌权后,一方面,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他们用残酷、落后的伊斯兰教法规训民众,管制女性,并且杜绝所有现代文化和娱乐,冷战前期阿富汗国王的现代化改革痕迹已经荡然无存。

| 2001年8月26日,塔利班宗教警察在街上殴打一名公开脱掉罩袍的妇女。

图片来源:RAWA

在这样的背景下,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发生了历史性的汇合:塔利班给「基地」组织提供训练场地和武器装备,暗中支持他们在全世界发动反美空袭。

即便是这样,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塔利班还没有真正和美国结下梁子。

就拿美国来说,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只想让塔利班交出「基地」头目本·拉登,尽管遭到拒绝,但美国对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并没有太多意见,也没想到说要它弄下台,自己扶植一个新的政权。

那时的美国,甚至可以说对塔利班没有上心。

2000年大选期间,有人询问总统竞选人小布什对塔利班的看法,小布什还以为塔利班是个摇滚乐队。在美国看来,在剧变后的东欧等地施展拳脚,远比打击中东的恐怖主义更加重要。

但是他们错了,「基地」组织不仅要在世界各地的美国使馆和美军基地制造恐袭,他们还盯上了美国本土。

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逼近。

2001年9月11日早晨,看似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美国纽约航班繁忙,20余名恐怖分子悄悄开启实施计划。他们劫持了4架民航客机,控制其中两架撞向纽约的世贸中心双塔,一架撞向临近华盛顿的国防部五角大楼。另一架准备撞向华盛顿特区,在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反抗搏斗中,最终坠毁在匹兹堡附近。

这就是「9·11事件」。

美国彻底被塔利班给弄毛了。而小布什这回也算是是彻底明白,他应该对塔利班持什么看法了。

2001年10月7日,「持久自由行动」正式开始。小布什一声令下,美军以及北约开始袭击阿富汗本土。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反对派「北方联盟」也在美国的帮助下发起反攻。

仅仅两个月,塔利班政权兵败如山倒,奥马尔及其心腹逃回了阿富汗东南部的发家之地,即坎大哈地区偏僻的农村,开始打游击战争,「基地」组织也销声匿迹,变得更加隐蔽。

| 阿富汗战争开始后两个月,塔利班一度被逼至与巴基斯坦相邻的边境农村地区(浅绿色区域)。

图片来源:VOX

失去政权后,塔利班退到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处,几近要从阿富汗消失。

但是,这种消失并不是灭亡,而是隐匿。塔利班分子平时和当地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有人发出号召,他们就能迅速武装起来,发起攻击。随着美军人数的减少,加上临时政府尚未稳固,塔利班的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 2002年-2006年塔利班活动范围的蔓延。

图片来源:Sommerkom

美国投入这么多,塔利班怎么就这么难以消灭呢?

说起来,原因有那么几个:

第一,塔利班有钱。

塔利班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元气,不仅因为他们战斗力强,还因为它有雄厚的资金来源——毒品。

全世界90%的海洛因都来自阿富汗,而这些毒品种植,集中在塔利班控制的南部平坦地区。

在塔利班控制的农村地区,农民大规模种植罂粟,毒品交易获利颇丰,塔利班要从利润中抽取10%的税。在这些地方,毒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塔利班的「货币」,毒品也让塔利班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非政府武装组织之一。

| 2009年,阿富汗国家警察与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在塔利班曾活动过的一间房屋中发现600磅的鸦片。

图片来源:Sean K.Harp/U.S. Army

不仅如此,塔利班控制的地区还有矿,加上紧挨着着巴基斯坦,塔利班通过控制跨国贸易的税收就能发财。

有了资金保证,塔利班就可以在别国秘密购置武器、炸药。他们盯上了正在重建的公路,炸毁已经完成的路段,并杀害这里的士兵和工人。

第二,美国中途转移力量。

当塔利班还在东南部乡村游荡,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之时,美国还是在2003年3月决定脱身,投入到了另一场更大的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去,这次目标是推翻总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

大部分的美军被调到伊拉克的战场,金钱、资源、将领通通优先转移到了伊拉克。很快,在美军的猛烈攻势下,萨达姆于2003年年末被俘。

阿富汗这边,塔利班因为美国的打击力量缺席,得到了大喘气的机会,卷土重来,迅速重生。

尽管在推翻萨达姆后,美国在2004年后又重新将战略重心收回阿富汗,不断向阿富汗增兵,增加重建资金,也依然无法遏止塔利班势力的蔓延。

到了2008年,塔利班夺回了坎大哈以及阿富汗东南部。

不仅如此,美国在未能清除塔利班势力的情况下,还改了战略计划。

前面提到,美国2001-2014年实施的是军事打击为核心的「持久自由行动」。但是,从2015年起,美国彻底改变了这个战略,转而实施「维持和平行动」,目的也变为保护和扶植阿富汗民选政府。

当然,和平也没能真正地维持。

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撤军,不仅美国撤军,北约结束作战也相约撤军。打击塔利班的这个大锅,甩给了阿富汗政府。

阿富汗政府本身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既腐败,又无能,加上外部军事力量撤出,根本无力对抗塔利班。

2017年,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近一半面积,包括环国公路的大部分。就在今年2月,塔利班更是完全控制着全国18%的土地,还有48%在与政府军不断争夺。

| 2024年2月,塔利班控制的地区(深灰色区域),政府军控制区(浅灰色区域),双方争夺的土地(粉色区域)。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第三,阿富汗是帝国的坟场。

阿富汗是块硬骨头,据说谁也啃不动。英国人想控制这里,到最后也只拿到了名义上的支配资格;苏联觉得自己应该能比英国厉害,结果也是重蹈覆辙;而美国同样在这里步了英苏的后尘。

世界几大「巨头」都在这里吃瘪,阿富汗就此得到了「帝国坟场」的名号。

| 阿富汗地形情况,其中南部平坦地区为塔利班所控制。

图片来源:Google Earth

看看阿富汗的地形就知道,这里遍布高山丘陵,地形崎岖,中部多山四周较低,全国主要城市呈环形分布,打起仗来属于易守难攻型。英国、苏联和美国都无法完全拿下这片土地上的反抗者。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冷战时美苏两国在阿富汗的基建和公路建设吗?

那时候,阿富汗各城市间畅通无阻,但连年战争让这些公路变得满目疮痍,到了2002年,全国能通行的公路加起来大约只有50公里。要打仗,总得运输物资吧,就阿富汗的这点公路来说,很难。

而且,塔利班武装分子散落在农村里,隐藏在丘陵中,美国的现代化军事装备,轰炸机也好,坦克也好(很难开进),都没能轰隆一声把武装分子一举灭掉。

美国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点,要采取军事行动,得先修路。修路计划属于美国重建阿富汗计划的重中之重。

02 修不好的公路

战争伊始,阿富汗战争不仅摧毁了塔利班政权,也毁掉了阿富汗全国大部分基建设施和公路。各地的部落、军阀割据又开始上演,城市之间相互割裂,乡村也暗藏着隐患,此时的阿富汗如同一片废墟,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既然塔利班已经失势,阿富汗的重建工作迫在眉睫。

2003年,美国及世界银行、日本等国家组织的投资者前来阿富汗,计划投资15亿美元重建阿富汗的环国公路。建成后长达3200公里,连接全国4个最主要城市,首都喀布尔至第二大城市坎大哈的公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各国、组织承建路段,以及阿富汗的4个主要城市。

图片来源:VOX

公路的畅通好处很多:

第一,可以使全国最重要的两座城市间的通行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有利于商贸来往;

第二,能将阿富汗重新凝聚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临时政府施行政策改革,增强威信;

第三,帮助美国运输军队,打击塔利班游击分子;

第四,公路的投资还能吸引美国工程商和技术人员,采购美国的物资设备,带动国内就业。

正因为如此,小布什夸下海口说:

「道路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促进希望,希望是战胜黑暗意识形态的关键。」

(Roads promote enterprise. Eenterprise promotes hope. Hope is what defeats the ideology of darkness.)

所以,一旦道路崩溃了,后面的企业和希望也都随之没了。

| 阿富汗环国公路设计图,如今公路多处被塔利班拦腰截断,无法通行。

图片来源:SIGAR analysis

这些公路,常常受到塔利班的自杀式袭击,平民被炸死,公路被炸毁。

| 塔利班武装分子对道路和车辆的破坏。

图片来源:VOX

在阿富汗重建计划开启15年后,2016年,环国公路中的20%被完全毁坏,其他路况全部都在走向恶化。喀布尔至坎大哈的公路花费超过2亿美元,如今形同虚设,死在这条路上的美军达到数百人。

但这还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别忘了,美国入侵阿富汗初期的「持久自由行动」根本没有重视重建计划。

小布什把阿富汗战争看作一次纯粹的军事行动,目标是推翻塔利班,杀死本·拉登而已。至于恢复阿富汗的政治、经济秩序,则更多地应该交给阿富汗自己的政府,而并不是美国政府要多操心的事。

在2002年-2003年间,美国用于阿富汗人道主义和紧急援助的资金仅有8亿美元,远远低于350亿美元的战争经费,而用于重建的资金更少,大约只有6400万美元,足以可见美国对阿富汗重建计划的轻视程度。

在这种情形下,公路重建难于登天。

路是修不好了,这些破碎不堪的公路,好像在嘲讽着美国重建阿富汗计划的显著失败。

03 扶不起的阿斗

但不管是打击塔利班,还是修公路,事情始终是阿富汗本土的事。在这些事件中,阿富汗政府是个阿斗般的存在,实在扶不起。

我们前面也说到,现在的阿富汗政府北方联盟是塔利班政府的反对派,在美国打击塔利班之后,得到美国的支持而上台。

2001年12月,关于阿富汗重建计划的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在美国的主导下,阿富汗本地的各派政治代表共同商讨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新国家。

但是,由于惧怕塔利班再度崛起,波恩会议没有邀请阿富汗东南部的普什图人。普什图人是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的缺席,意味着阿富汗的重建计划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 阿富汗当地的种族分布。

图片来源:VOX

最后,代表们拟出了一个重建草案:组建临时政府进入过渡期,期间起草新宪法,确立代议制民主政体,过渡期结束后在宪法框架下,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以塔吉克族为主的北方联盟掌握了政权,这就削弱了此前占主导地位的普什图人,二者本身族群矛盾重重,加上波恩会议没邀请普什图人,塔利班趁机借此挑唆族群关系(塔利班最初就是普什图人组成的),让普什图人站在自己这一边,对抗阿富汗民选政府。

不难想象,阿富汗政府即想要认真推行重建计划,也是阻力甚大,困难重重。

更何况,这个政府还没打算老老实实地去执行计划。美籍阿富汗裔历史学者塔米姆·安萨利在《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这本书中提到,77%的重建资金并不会被阿富汗政府经手:

「这些资金通过非政府组织、私人企业和外国政府直接投入到重建中,而不是通过阿富汗政府。所以,重建计划再成功(有些项目确实收入颇丰),也无助于阿富汗新政府树立威信。」

就算是阿富汗政府掌握的资金,一部分需要支付给外国技术顾问与工程人员的工资和安保费用。随着塔利班活动猖獗,这些预算飙升,安保费用甚至达到每天1000美元;

另一部分则被政府官员中饱私囊。这些官员不仅自己贪污,还发展裙带关系,向关于重建计划的部门安插亲人,即使是邮局工作人员和警察,也能利用自己的权力获利。据统计,因为腐败,这笔重建资金就损失了总计数十亿美元。

| 一幅描绘阿富汗腐败现象的漫画。根据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9年腐败感知指数,阿富汗在100分中获得16分,世界排名倒数第五。

图片来源:political cartoons

总而言之,过手阿富汗政府的这笔资金能真正用到重建中的,少之又少。

对于阿富汗当地的普通工人,他们才不会管政府的重建计划是什么,更不会和政府一条心,为阿富汗的未来出力。对他们来说,修路是一份难得的工作,一旦工程结束,就意味着失去一笔客观的收入。因此,正如安萨利所说:

「为了保住工作,很多阿富汗人会趁着夜色,拿着工具,把白天的工作成果破坏殆尽,相关的责任完全可推到塔利班的头上。」

对很多阿富汗平民来说,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还严重腐败的政府,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实在是太遥远了。这也是塔利班即使压榨农民获取暴利,也能获得民心,卷土重来的原因。

美国的战略转移、塔利班的反抗、阿富汗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三者互相缠斗,让重建计划「天非时、地无利、人不和」,失败是必然的宿命。

对于阿富汗的纷争与混乱,安萨利在《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也说道:

「阿富汗的纷争远没有真正停止,长期存在的对立纷争不断把这个国家拉上各自想要的发展轨道:农村与城市、变革与保守、新与旧、国家官僚与部落关系、世俗与宗教、国家军队与私人武装、以喀布尔为中心的中央政府与一个没有任何中心的由乡村共和组成的混乱宇宙......阿富汗的历史就像一个钟摆,近几十年来,钟摆的每一次摆动,都将这个国家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如今,塔利班武装与美军还在战场上较量,阿富汗政府则在夹缝中苟且维生。

四十多年战乱蹉跎,让阿富汗从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度变得暗无天日,难见阳光。

这个国家的未来,又会走向哪里呢?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