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位于东经120°17ˊ,北纬31°33ˊ,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南依太湖,北接北塘、惠山两区,东连南长区、新区,西临常州武进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区总面积628.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0.91万人(2017年末)[1],下辖1个镇8个街道。
1949年无锡解放,1950年建立无锡市郊区。1980年,成立无锡市马山办事处。1988年设立马山区。1995年,无锡县胡埭镇划归郊区。2000年,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并入无锡市郊区,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滨湖区濒临烟波浩渺的太湖,紧靠江南第一山惠山,拥有风光秀丽。2016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著名景点有:灵山胜境、央视基地、鼋头渚等。
2018年11月,滨湖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榜单,排名第41位。
滨湖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西接南京,南依太湖,北靠长江,古来就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太湖水面烟波浩渺,水质清纯。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天然图画。沿湖各处,或山水交融,百态千姿;或园林典雅,诗情浓郁;或钟乳瑰丽,沿天奇异;或小桥流水,碧草繁花,无不透着一股精巧玲珑的秀气、灵气,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
滨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无锡市滨湖区是2001年在原郊区、马山区以及锡山市的5个镇的基础上组建成的一个新区,辖10个镇(乡)、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区、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6个街道,总面积566.86平方公里,其中太湖水面积258.32平方公里,人口42.3万。滨湖区拥有百余公里的太湖湖岸线,山环水复,景色优美,犹如无锡这颗太湖明珠上的一道美丽的光环;。无锡旅游在滨湖,旅游业是滨湖区的支柱产业,也是滨湖区的特色所在,既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又具备诱人的发展美景。
山清水秀,资源独特。滨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无锡市区境内沿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一一太湖之佳绝处皆为我区所辖,辖区内太湖湖岸线100余公里,山村丘谷50多平方公里,湖东十二渚、湖西—十八湾,山环水抱、山水偎依,透视着清幽秀丽的神韵;旅游文化底蕴积淀较为深厚,经历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社会人文的变迁,保留了一批历史遗址和江南水乡特有的民情风俗,融合形成了丰富的吴地文化旅游、运河风情旅游和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文化旅游的资源。
几经营造,基础雄厚。从现代旅游的角度来审视,滨湖旅游的发展应该从荣氏家族私家花园一一梅园为起点,发展至上个世纪八—卜年代,滨湖区境内鼋头渚、蠡园、梅园、锡惠公园等景点成为华东线上的热点,再到九十年代,欧洲城、唐城、三国水浒城和灵山景区等相继建成并开放,再次把滨湖旅游特别是观光旅游推向了高潮。鼋头渚景区、灵山景区、影视城景区都是首批列入的国家4A级景区,象这些单个景区的年接待游客量在200万左右人次的旅游点在中国也不多见,不能不说是旅游业界的一项奇迹。
滨湖区已形成了较好的旅游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龙头的两大发展基地,开发建设了以88米高的神州第一大佛——灵山大佛为核心内容的灵山大佛景区、以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为主的华夏第一城——三国水浒城的影视文化旅游区、以太湖国际高尔夫球场、渔家乐、农家乐、跑马场、九龙湾森林公园、太湖花卉植物园为主的休闲度假项目以及以龙头渚、统一嘉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生命力强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