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学习发动机技术,拆百台日本发动机仿制,却无一仿制成功,精密制造下,日本的发动机技术有多离谱?日本是和德国齐名的制造业大国,其技术水平毋庸置疑,特别是汽车发动机技术,常年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在美方杂志《沃德汽车世界》,沃德十佳汽车品牌的排行榜中,日本有两款车型入选,这也侧面证明了,日本发动机技术,已经得到世界权威汽车领域的认可和肯定.
而有这么一个,丰田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故事,也说明了日本精密制造的强大.,曾经有一台丰田车主的发动机发生异响,因为觉得送回原厂检修太费事 也太贵,于是他就近找到一位,干了30年汽车维修的老师傅,帮忙处理这个问题.老师傅国产车 德系车 美系车,啥车没见过呢?,结果老师傅用尽了各种手段,也没检测出来有什么问题,可发动机运转就是发生异响.
为了解决这一故障,老师傅和本田车主商量,准备拆开发动机 一探究竟,为了保证拆下来能装回去,老师傅每一个拆卸动作都用手机录像,到时候哪怕零件装卸的步骤有差错,也可以根据录像重新装回去.等拆开了发动机,老师傅发现是一个齿轮出现了严重的磨损,于是老师傅拿出丰田原厂的配件,准备装回去.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颗螺帽却始终无法复原,哪怕仔细对照录像安装,也装不上去.
车主没办法,只好把发动机送回本田原厂,老师傅也跟着去了,结果一天后 ,发动机就被修好,而且性能完好如初,当老师傅问日本工程师是如何安装的,对方回答,这是机密.而这机密,其实就是日本企业的精密制造,日本发动机的各个部分零件众多,安装会有严格的工艺步骤,而且最终的组装也不是靠人,而是用全部数控化和自动化的精密机器,可能存在的零件公差只有正负0.001毫米,而这就是技术底蕴所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动机技术也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赶超,我国的车企曾不惜重金,购买了上百台日本发动机拆解,一大帮技术人员严阵以待,结果没有一台发动机真正100%仿制成功.仿制的发动机,轻则相较原先性能锐减,重则被彻底损坏.在听说中国的逆向工程后,日本永不松动螺丝公司总裁直言,我把图纸给你,你都弄不出来.那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为何如此先进呢?.
日本发动机技术有多强?,相关企业扬言,任何人把零部件拆烂也仿制不出来.日本人口气这么狂妄,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他们确实有这个技术积淀.日本的汽车行业起于1902年,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120年,这百年里的技术壁垒,不是能轻易打破的.可能有的人觉得,用逆向工程仿制不就好了,本田宗一郎最开始,不也是仿制美国人的技术吗?,但这在精密制造上 ,行不通.
因为内在技术很难破解,虽然逆向研发,确实可以还原各部件的加工图纸,然后再通过高精度的扫描仪,对各个零部件进行扫描,反向生成数据模型,之后在经过成分分析,来判定各个部件的材料种类,但是发动机的制作,并不是知道图纸和材料就完事了.要考虑机械打磨中的金属形变,机械加工后的热处理方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步骤和材料数据,其实从根上决定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组装步骤,这些内在技术才是最难破解的地方.
除此外,差距最大的还是精密车床技术,日本的精密车床技术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加强对亚太的掌握,美国决定扶持起日本这个小弟,于是美国的机床制造技术自此引进到了日本.而日本政府也不失时,把发展机床工业列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扶持起了一大批精密车床企业,他们包括 山崎马扎克 三菱重工等.到今天 三菱重工的多轴精密车床,可以实现小于0.001毫米的零件加工公差,一台发动机几千个零件,可以无缝装配 融为一体,而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日本发动机装配可以实现公差配,什么是公差配呢?.
就是尽管发动机零件的公差低于0.001毫米,但是公差依旧存在,而组装发动机时,可以通过某种复杂的工艺,把各个零件间的正负公差互相抵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装配,同时也让各种逆向工程的拆解失效.这也是日本的发动机技术领先,但却敢随便出口给其他国家,不怕人模仿抄袭的底气所在.
其实日本发动机的硬件参数,并不算特别先进,可以说就是二流,比如丰田的L5发动机在硬件参数上,和中国国内绝大多数1.
5T的发动机一模一样,甚至不如马自达创驰蓝天G系列,但日企就用二流的硬件,硬生生做出了一流的效果,那日本人为什么有这本事呢?,这源于他们死扣细节的性格,他们创建了非常完备的,内部技术积累体系,小到螺栓的扭矩校核方法,操作物品摆放顺序,大到发动机外形的结构研制,金属切削的加工步骤,都有一套步骤详细的技术规范,这套事无巨细的规范流程,就是日本发动机技术,具备世界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那中国车企有机会吗?,机会在哪里呢?.
中国曾拆百台日本发动机,却无一仿制成功,日本发动机性能世界领先,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发动机技术上,中国一直想赶上日本,但因为日本发动机起步早,加上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他已经把很多设计 耗材的专利都给申请了,等于说前方的技术路径,已经被日本人堵死了,你总不能把轮子设计成方的把?此外 再未听到有哪家中国公司,在国产发动机领域取得突破.同时 国内企业家们思维也没有与时俱进.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说,一项技术 ,60%来自公开文献,30%有现成的样品,5%依靠原材料,只有最后的5%有专利限制,需要自己研发.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模仿为主 研发为辅,其实不只是王传福,很多制造业的大佬,当年都是靠这种思路起家.这种思路并非不对,在中国制造业草创时,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可以走的路不多,先模仿 再创新是无奈之举,但缺乏创新的种子,也就自此种下了.那国产汽车发动机,如何走出困局呢?.
我们决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
《2024到2035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决定主攻新能源路线.
因为燃油发动机技术已经抵达了天花板,40%到50%的热效率已经是物理上的极限,中国没必要跟在这项陈旧的技术后面,亦步亦趋.
而日本抱着陈旧的燃油发动机技术,最终将被中国弯道超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