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7日讯(记者李智)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会晤持续3个半小时,双方围绕中美关系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各自发展议程与内外政策,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等广泛交换了意见。
会晤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表示,这是中美关系史上两国元首首次视频会晤,是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形势下,两国元首把舵引航对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这次会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经贸领域,两国已产生结构性的相互依赖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分别在2月和9月通过两次电话。这次“打视频”是由美方主动提议,拜登总统为此还选用了一条红色领带。
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指出,过去50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世界。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一举一动都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倪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地球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中美“两家”。他认为,中美关系的实质是“谈比斗好”,关键在于“合则双赢”。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双方要做大合作“蛋糕”。倪峰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利益,利益就相当于“蛋糕”。从西方现实主义理论来看,利益有增量,有存量。争利益,就是“分蛋糕”。但这个“蛋糕”究竟是大了好分还是小了好分呢?“如果‘蛋糕’大了,分起来冲突就小,因为本身大,再怎么分都会有增量,这就是共赢的模式。但如果仅限于存量,存量变小,利益的分配就会变得更加残酷。所以,‘蛋糕’如果做大了就更容易分。中美两个国家应共同为做大利益的增量去努力,而不应拘泥于利益的存量。”倪峰说。
当前,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其经济影响力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倪峰认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决定了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向。尽管两国间仍存在诸多矛盾,但在经济领域,早已产生结构性的相互依赖,“美国基本上是提供市场的一方,即消费方;中国是供给的一方。有消费和供给,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尽管自2018年以来,美方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但现实中,今年1月至9月,中国对美出口仍增加了35%。这说明依赖是结构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国即使抬高关税,中国对美的出口仍在增加。这也证明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合作是两国唯一的选择,别无他途
此番视频会晤中,台海问题作为时政热点,备受全球瞩目。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拜登总统明确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
记者在会晤后专访了哥伦比亚大学中国项目联席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哲,他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一方面显示出政策的弹性,另外一方面又严正地警告了台湾方面和美国方面。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孙哲分析,这里“断然措施”究竟是动武、封锁还是经济手段?给台湾方面以及美国方面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他认为台湾方面通过了解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不敢贸然宣布“法理台独”。
关于中美元首会晤释放的外交信号,孙哲表示,他一直赞成和欣赏“有话好好说”的外交风格,搞外交要“斗智斗勇不斗气”,即便不得不说狠话,也可以“边打边谈”。但是知易行难,有一方固执己见,就很难平等交流意见,“所以能安排这样的视频对话,应该说是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几年后出现的难得亮点。”
此前,中美两国刚在双方领导人亲自推动下,克服了重重障碍,共同发表《格拉斯哥宣言》,承诺在洁净能源转型、产业脱碳和电气化、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资源利用、减少甲烷排放等方面展开更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孙哲强调,这说明只要有诚意、有决心,双方是能够在特定领域达成一致,为全球树立合作亮点。
孙哲还复盘了美方近期的表态,当地时间本月7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曾表示,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美国现在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建立一个两大国都能有操作空间的国际体系,以达到“共存”的状态。
孙哲总结认为,早在2017年,习近平主席就强调“对中美两国来说,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事实上,合作也是唯一的选择,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