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就爱冒险。
这话恕Sir不能苟同。
因为就在几天前一个晴朗的中午。
Sir下楼拿外卖,明明艳阳高照,微风习习,Sir却禁不住打个寒颤,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甚至回到办公室,两腿还在发软。
一切,只因几分钟前Sir“经历”的一场。
坠落
Fall
以及爬上高塔后的操作,同样也让人神经紧绷。
贝琪的朋友亨特,在登顶之后还要来个360度自拍。
单手抓沿,整个人悬在了600米的高空。
接着,贝琪也来了同样的操作。
△ 真的不会掉下去吗?
惊悚设定,见缝插针:女主悬空时手的特写,让你误以为下一秒就要掉下去;
返程时突然坠落的梯子;
亨特的惊险一跃。
明里暗里,两个人都像是生了嫌隙。
两个关系亲密但心生芥蒂的人,还能维持信任,互帮互助吗?
不得不说,影片把惊悚玩到了心里。
绝境中人的背叛猜忌才是压轴变数。
电影后半段的死亡,凶手到底指向谁?有没有凶手?
Sir不剧透。
Sir只是更偏向于,《坠落》显然不想变成“为了一个男人女主们相互猜忌互下黑手”的低级片。
除了女二背叛女主。
电影至少还有两层更讽刺的“背叛”。
它想包含更多关于人和当下的思考与疑问。
贝琪和亨特出发时,亨特用手机拍短视频险些被货车撞到——她在社交网络上,是有着6万名粉丝的视频达人。
△ 字幕@霸王龙字幕组
清醒过来的贝琪,意志摇摇欲坠,几近崩溃。
但也退无可退。
强者生存的念头,再起燃起。
这是亨特教给她所有的办法中,唯一没有实践的,也是最后的办法。
你需要能量
你必须吃点东西
最强者的生存
她彻底杀死了曾吞噬自己意志的“鸟”。
从不肯接受现实的臆想中走出来。
接受伙伴死亡,接受自己孤身一人,接受强者生存。
同时,接受丹的死亡。
鸟,贯穿全片,是痛苦的开始,也宣告了痛苦的结束。
是贝琪重生的写意,也是心魔湮灭的信号。
正如一开始,亨特去邀请贝琪登上铁塔:
听着,现在唯一能比丹的骨灰盒上布满灰尘
更让我抓狂的事
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跟他一起被困在这
而上述影片的主人公,虽然最终都摆脱了险境成功回还,依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与代价。
但真如评论所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吗?
Sir觉得未必。
肢体的残缺和身心遭受的巨大冲击,固然是极限运动赋予人刺激和成就感的同时,收回的成本。
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
Sir觉得我们可能真的小觑了极限运动,以及那么多人无视危险前赴后继去挑战的原因和意义。
羽生结弦,运动员生涯的最大追求就是完成4A(阿克塞尔四周跳)。他甚至抱着“死掉”的准备在训练。
每一次我的身体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跃,我是带着自己指不定哪次就会摔出脑震荡,然后死掉的心理准备在训练的。
有人不解,但羽生结弦自己的回答是:人生只有一次,这是自己选的路。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记录了男主亚历克斯·霍诺德为达成“徒手攀登酋长岩”目标,付出的种种代价。
前后尝试100多次,没有绳索保护,全凭肉身的搏斗。
最终在2017年6月3日那天,他成功登顶美国最大的花岗岩巨石,成为徒手攀上酋长岩历史第一人。
几代攀岩爱好者从未实现的目标,他做到了。
提起这些做极限运动的人。
总会伴随一种声音,一种评价:太狂,太傲,太“作死”。
真的是狂吗?
Sir恰恰认为,这是对生命,对自然,对世界的谦逊。
他们到底是为什么要去做?
《云中行走》原型,杂技人菲利普·珀蒂在110层的高空尝试走钢丝。
他说:“如果我死了,那将是多么壮美,为实践自己的激情而死。”
《无尽攀登》原型,我国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夏伯渝。
他说:
如果当年的我登不了山,我想我会一直陷在失去双脚的绝望中,就像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亮光熄灭,我拼了命想抓也抓不住。
正是因为知道面前必然会出现一座攀不过去的“山”。
人类,才从未放弃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