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名将荟萃的的一个王朝。历史上很多有名的战将都出自唐朝,唐朝尚武,宋朝尚文,唐朝的国力能够如此强大,离不开军事实力和将领的支撑,因此唐朝也一直是备受瞩目的朝代,唐朝的大将也是后人不断谈论的话题。

说说唐朝十大名将。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唐时期杰出军事家、名将,临汾郡公李诠之子。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

原为隋将,后效力李世民,唐朝初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其主要功绩有南平萧铣、辅公拓,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因功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加封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因病去世,年七十九岁,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李靖不仅有着高超的治军和作战经验,更有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进已佚。

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1

李勣,因功绩被唐高祖李渊赐其李姓,后李世民继位后,避李世民讳改名李绩,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帝国双璧,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依为干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讨伐刘黑闼,屡立战功,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又亲率大军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大破高句丽,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受封英国公,一生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器重,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著《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为其辍朝七日,赠其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2

薛仁贵。唐初名将,于贞观末年投军,前后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在黑山击败契丹,生擒契丹王阿卜固,因战功官至瓜州长使、右领军卫大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加封平阳郡公。永醇二年(公元683年),因病去世,年七十。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名将。唐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年少时即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而闻名。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3

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屡立战功,后窦建德、刘黑闼被李世民消灭后,转到李世民账下听令,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轻骑兵首先冲破突厥大军,攻入吉利可汗大帐,并将其擒获,为灭东突厥立下奇功。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因军功累升行军大总管,成为统帅,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的战绩和正直,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后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版图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因功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加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隋朝名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行侠仗义而远近闻名。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4

隋朝末年,各地义军纷起,随裴仁基投奔瓦岗义军李密,瓦岗起义失败后投奔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就与好友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一个能在千军万马中直取敌将首级的勇将,唐朝建立后,封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后因浑身是伤而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病逝,追赠胡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民间两门神之一。

李孝恭

李孝恭(591-640年),字孝恭,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5

李渊称帝后,拜其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任信州总管,并献计攻打南方的梁国萧铣,立下战功。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因功受封赵郡王。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与李靖一起灭掉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后成功招降岭南诸州。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率军攻打辅公拓,用一年时间平定江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暴病身亡,享年五十岁。追赠司空、扬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为元,配享唐高祖庙庭。

王忠嗣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太原祁人(《新唐书》称华州郑人),后定居于华州郑县。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6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义子,王忠嗣年轻时候曾领数百精兵偷袭吐蕃,杀敌数千,也曾在唐取吐蕃新城之战中单枪匹马闯进敌阵斩杀数百人。740年开始担任节度使,从此开始威震边疆,奚、吐蕃、突厥、土谷浑等都是王忠嗣的手下败将。王忠嗣在最强悍的时候身兼四镇节度使:河西、陇右、朔方和河东节度使。统兵达到267700人,而当时大唐帝国的边防军共有495000人,王忠嗣统兵一半以上。后来唐玄宗想攻取石堡城,但是王忠嗣并不赞成,这件事成了导火索,最终在李林甫的陷害下,王忠嗣兵权尽夺,贬官外放,抑郁而死。

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7

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经郭子仪举荐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叛“安史之乱”,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与郭子仪一起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被评为“中兴第一”,李光弼足智多谋,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历史上郭子仪虽然名气比他大,但论战功、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获赐铁券,享太庙,绘像凌烟阁。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病逝徐州,享年五十七岁。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籍》、《李临淮武记》,可惜已佚。

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出身太原郭氏,是西汉光禄大夫、执金吾郭广意之子郭孟儒的后裔。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8

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有唐朝“再世之功”。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官至九原太守,可惜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先后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与广平王李俶一起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因功受封代国公,进位中书令,后因受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公元762年,因平叛太原、绛州兵变,被封为汾阳王。公元763年,卜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任关内副元帅,率兵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公元781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子。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9

李晟和李光弼一样,都曾是王忠嗣的部下,勇猛非常,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 不过李晟主要的战绩是在安史之乱之后。763年,李晟进入凤翔军中对抗外藩,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册封合川郡王。大历八年,入为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主要是吐蕃,李晟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成为神策军都将。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拥兵自重,尤以河朔三镇最为猖狂,李晟曾出兵讨伐河朔三镇。后来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李晟奉命回师勤王,最终平定朱泚之乱。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10

唐朝还有很多名将,军事家,像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就是军事家,玄武门之变……

唐朝公认十大名将(唐朝贞观名将)插图11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