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 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 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期刊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中国最早的期刊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序列 公司名称 基本情况介绍 1 半月谈 《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创刊于1980年5月。自1985年起,半月谈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时政报刊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刊”。 《半月谈》始终坚持高格调的大众化,高品位的通俗化,坚持以时事政策为主、以基层读者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办刊方针,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了主旋律,又体现了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在读者中产生良好反响,成为我国期刊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名牌”,成为党在宣传思想战线一块颇有影响的舆论阵地。《半月谈》曾获得第一、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第一、第二届“中国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社科类期刊“双高”首位的最高荣誉。 半月谈杂志社在办好系列刊物的同时,还开展了颇具影响的“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学生奖学金”和“‘半月谈之友’有奖知识竞赛”等社会公益活动,并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曾为“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题词:“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原杨尚昆为“中学生奖学金”活动题词:“祝你成才”;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活动题词:“扶持贫困 共同富裕”。 在《半月谈》创刊5周年、10周年、15周年、2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之际,先后有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习仲勋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为半月谈系列刊物题词:“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做读者的良师益友”。中宣部部长、副部长多次就半月谈的宣传运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具体部署。1995年3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刘云山同志曾专门撰文称《半月谈》是 “中华第一刊”。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同志也曾为《半月谈》题词:“辐射全国 影响一代”。 《半月谈》创刊初期就确定了"大编辑部"办刊思想,即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办刊。“大编辑部”的成员,有新华社驻国内31个地方分社、遍布世界106个派驻机构近4000人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以及中央及国家各部委的近百名特约记者,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州的通讯员队伍,两个少数民族文版编译室和设在北京、重庆等26个城市承担系列刊物印刷、发行的印刷厂的工作人员,还有各地党政领导与宣传、邮政部门的同志对《半月谈》的关心、支持。“大编辑部”大大拓展、延伸了杂志社小编辑部的功能,使组织稿件、提供信息、宣传发行和开展多种社会公益活动得以有效进行。 半月谈杂志社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杂志社继多年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之后,1995年-1999年连续5年被授予上年度“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并被确定为“首都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示范点”。 2 南都周刊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都市报出品。逢周一出《南都周刊》,逢周三出《南都娱乐周刊》。 《南都周刊》 刊物类别:新闻性综合类城市杂志 品牌定位:中国新锐城市杂志 读者定位:城市高端人群,城市中坚力量。他们阅历丰富,冷静、理性,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城市化的未来怀有理想,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公怀有愤慨,他们是城市进步的推动力量。 品牌描述:中国唯一一份以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杂志。新闻关注点与城市中坚息息相关。新锐的观点、故事文本的新闻呈现形式契合城市中坚的阅读习惯与精神气质,是城市高端人群的品质读物。 3 《求是》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求是》杂志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宗旨,紧紧围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战略任务,紧紧围绕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总体目标,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牢牢把握正确理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党中央高度重视《求是》杂志的工作,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同志经常在《求是》上发表文章,对于保证《求是》杂志的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年11月25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求是杂志社工作汇报,为《求是》杂志确定了“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高举旗帜,贴近实际,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刊方针。2008年7月3日,在纪念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之际,胡锦涛发来致《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的贺信;7月4日,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莅临求是杂志社视察工作,李长春同志在纪念《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求是》杂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近年来,求是杂志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求是》工作的各项指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改进选题策划和组稿、编辑工作,大力改进文风,《求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热情鼓励。当前,求是杂志社同志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新要求,努力做好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宣传,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4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 三联生活周刊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将新闻与文化和生活融合为一体。关于《三联生活周刊》一直强调的“生活”二字,主编朱伟说:“我们说的是一种生活观,作为一个新的时代里生长的新型的知识分子,在这样新的时代里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观。” 三联生活新媒体整合旗下三联生活网(www.lifeweek.com.cn)、移动客户端(三联生活周刊、三联生活节气)、生活者俱乐部三大平台,秉承"倡导品质生活"的理念,提供优质新媒体内容与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强调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将文字、图片与资讯有机组合。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这就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风格。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来自母体的文化特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知识分子情调。 200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日臻成熟,其显著特色是文化性与新闻性并重,力求使新闻具有历史的品格,并使文化具有当下的活力。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由半月刊变成周刊。变成周刊以后,《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和发行开始迅速上升,实际上《三联生活周刊》真正走出困境正是从2001年变成周刊以后开始的。2003年的广告收入一下跃升到1800万元,从此《三联生活周刊》在经济上彻底走出困境。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收入达到3000万元,不仅成为时事新闻类刊物中的佼佼者,而且成为目前我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期刊。 201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经济效益又有大幅提升,期均发行量2010年度达到75万册,广告年度总收入达到9690万元,利润增长15%以上,保持了连续十年利润增长 。 中国出版集团是适应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4月9日成立的国家级大型出版发行机构。2004年3月25日,国务院授权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国家相应计划中实行单列,对原中国出版集团所属成员单位行使出资人权利,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5 新周刊 《新周刊》,时事生活类杂志,半月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新周刊》较有影响力的专题有“中国不踢球”、“砸烂电视”、“弱智的中国电视”、“F40”、“飘一代”、“她世纪”、“第四城”、“无厘头.com”、“80年代下的蛋”、“忽然中产”、“贱客来了”、“女人生猛”…… 《新周刊》每年发布的“四大榜”——“中国年度新锐榜”、“生活方式创意榜”、“中国电视节目榜”和“中国城市魅力榜”,也对时代生活、经济、文化、城市发展有风向标的作用。 《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 新周刊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新周刊》是媒体同行和创意工作者眼中的“话题发源地”。“弱智的中国电视”、“飘一代”、“她世纪”、“第四城”、“无厘头.com”、“80年代下的蛋”、“忽然中产”、“贱客来了”、“女人生猛”……《新周刊》的众多经典专题以及一年一度的“大盘点”、“情人节特辑”等,至今仍在不断被引用和演绎。 6 《中国新闻周刊》 创刊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的《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定位于新闻时政杂志,以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为主,旨在构建中国权威时政传媒,与进步中国同步。 “富有深度、涉猎广泛,重点挖掘新闻背景和内涵”。作为当下有影响力的时政杂志,《中国新闻周刊》既有新闻权威性,又富有知识和趣味性,以提供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为主,注重挖掘独家新闻,作深入分析报道。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时尚、娱乐等领域。每周一出版。强调独立调查的原则,贡献有影响的原创报道,被公认为中国新锐权威的时政周刊。现在,新闻周刊是国内唯一能确定到达中央高层的市场化运作的新闻期刊,是国内唯一能够进入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杂志,是国内唯一一份外国驻华及中国驻外大部分使领馆订阅的杂志。发行超过150个城市。 该杂志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以及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公务舱指定阅读刊物。 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路。在创刊十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周刊》在传统媒体的沃土中播下了新媒体的种子,2010,带着希望和憧憬,我们出发了。 与《中国新闻周刊》一脉相承,立足中国新闻社及《中国新闻周刊》精深博大的采编资源和全球网络,我们志在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及意见领袖。依托新技术,我们推出了中国新闻周刊网、基于苹果和安卓平台的无线客户端、系列《中国新闻周刊》微博、智能电视客户端以及一系列新媒体衍生产品。 7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给你有思想的新闻 《瞭望东方周刊》是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瞭望东方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时事政经类新闻周刊,创刊。 《瞭望东方周刊》是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瞭望东方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时事政经类新闻周刊,创刊于2003年11月18日。她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各类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研究人员,各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各类创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兴社会阶层为目标读者主体,同时为政府决策者、国企引航人、知识精英层提供主流政经时事资讯。 凡社会新兴阶层读者关注的重大问题、重大新闻,《瞭望东方周刊》都努力用新的表述方式提供有效价值含量高的信息和分析,尤其是《瞭望东方周刊》注重第一时间解读中国高层决策背景,从新兴阶层读者关注的角度切入,深层次报道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新闻。自创刊以来,一个又一个重大选题不断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新政一周年”、“信访洪峰”、“盐城圈地黑洞”、“北京新兴医院神话”、“追问郎咸平”、“第三代浙商崛起”、“向总理提问”、“谁在举报顺驰”等,被上百家报纸、杂志、网站转载。短短一年间,周刊发行量就迅速攀升为同类期刊前列,网络转载率和点击率都已位居国内政经类杂志的前茅。 8 Vista看天下 《Vista看天下》是中国期刊市场上,唯一面向高消费人群的新闻类文摘杂志。也是报刊零售和自费订阅市场上实际发行量较大的时政和文化类新闻刊物 ,在主流人群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 、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论点、新人类、新生活。比报纸报道更有深度、更有故事、更有趣味;比月刊报道更有实效、更有影响、更有观点。契合中国精英人群高品质阅读需求。 《Vista看天下》在最丰富的背景资料和最独特的观察视角下,以最深入的研究成果、最权威的分析评论,记录国际时事风云、全球政治军事热点。通过客观的讲述,服务主流财经人群,贴近经济生活,力求专业和全面。跨越东西文明,连接海峡两岸;引领时尚生活,引导消费潮流。 我们立志做“中国最好看的新闻周刊”,杂志的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我们将过去10天发生在全球的最精彩故事呈送给读者。《Vista看天下》目前为旬刊,版式风格和阅读节奏始终瞄准国际一流新闻杂志,每月8日、18日、28日出版,全年35期,120页,零售价为人民币9元。 9 财经 《财经》杂志始终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编辑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新闻原则,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及时报道、评论影响中国与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财经》杂志以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报道和深刻前瞻的观点评论,不断扩大中国媒体报道空间与深度,推动改革与开放进程。 《财经》 《财经》杂志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办,创刊13年来,已成为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是中国政经学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被公认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端财经新闻杂志,具有深厚和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财经》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决策的重要动向和资本市场建设重点事件;亦关注海外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并通过记者现场采访获取第一手资讯。以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 《时间线》—— 专业操作 深度解析 自2005年5月以"刊中刊"的形式创刊,由《财经》杂志的精英编辑团队打造,2006年7月起每月独立成刊,随《财经》杂志定向发行。 面向最高端的《财经》杂志读者,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政府官员、企业决策者、投资机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专业人士和中介机构。 专心、专注金融及投资专业的实务层面,着重剖析金融市场运行的最新发展、前沿问题、新兴技术。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10 南风窗 《南风窗》是由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亲自批准创办的时事政治类综合月刊。《南风窗》杂志创刊于1985年4月。办刊宗旨为:“传播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事物,新潮流,新趋势,做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几代人之间的桥梁。”由此开始,《南风窗》以清新鲜活的个性迅猛发展,崛起刊林,被誉为“刊林奇葩”。创刊同时,《南风窗》推出“假如我是广州市长”的活动,让市民为市长提建议,此举被海外传媒誉为“民主化建设的先声”。此后,《南风窗》举办的“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等活动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1998年,开始“二次创业”的南风窗全面改版,在国内首次鲜明提出了政经杂志的理念,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与国际印刷品质接轨,全面提高办刊质量,快速成长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经新闻杂志,在中国新闻界引导了一股“政经之风”。 2001年,《南风窗》成功改为半月刊,月发行量突破80万份,向着“办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经新闻杂志”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南风窗》以其坚守责任、理性、良知的形象,成为备受读者和全球主要报刊、通讯社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主流期刊之一。 《南风窗》先后荣获“中国双百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等荣誉。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截至2008年10月,我国共有期刊98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
缺乏有效地市场
期刊的状况是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同其相联系,期刊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期刊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期刊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的期刊虽然有八千多种,但是办得好的并不多。许多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都有自己的期刊,但是办刊专业人员缺乏、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期刊仅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费生存。
缺乏对自身的定位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一份成功的期刊,就要先了解自己,对期刊有个准确的定位。很多期刊没有明确的编辑方针,缺乏办刊理念,也不清楚自己的读者群是谁,甚至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也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只是盲目地办刊。事实上,办好一份杂志,需要有好的文章,吸引人的图片,更要有合适地编排,杂志社缺乏对自身的认识,自然就不清楚什么样的文章图片适合自己,什么样的排版符合读者的要求。如果连自身杂志的卖点和亮点都不清楚的话,何谈杂志的发展。
缺乏对读者的研究
知己之后还要知彼,期刊面对的是读者,自己的杂志办给谁看,什么人喜欢看,这些都需要研究。比如说杂志的封面,不是光放一个漂亮的图在那里就够了,得配合合适的封面故事,醒目的标题,让人一看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现代人生活节奏那么快,要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决定购买这份杂志,封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摸透读者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培养出自己固定的目标读者群,杂志才能够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周教授认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期刊比起我们发展的要好,首先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成熟的期刊出版市场,另外,他们的期刊针对性强,定位准,而且他们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强调服务对象,这些都是中国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但是不能盲目照搬,在国外受欢迎的内容不一定在中国也畅销,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市场来办好自己的刊物。
《2013-2017年中国期刊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期刊业总产值221.7亿元,较上年增长10.6%,远远高于上年2%的增长率。其中全年广告经营额约35.1亿元,较上年增长14%;发行收入为186.6亿元,较上年增长10%。期刊零售发行市场呈现出向优势媒体集中的发展态势,品牌期刊表现尤为突出。
我国的期刊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市场很大,还有很多潜在的读者群可供开发。我们对报纸、电视、互联网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期刊关注的还不够。其实,我们对期刊的评判标准可以有所改变,不一定要单看发行量,期刊杂志的质量才是更重要的。想办法提高期刊的有效阅读率,比起单纯考虑提高发行量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