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不同

古代科举制度考试依次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其中童生又分三个等级,县试、府试、院试,只有院试通过后才能称为秀才。秀才才能参加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举人进京赶考进行会试,高中者为贡士,贡士参加殿试,金榜题名为进士。这里说明一下,贡士参加殿试的全部录取为进士,只不是进行了重新排名。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大学以下没有特殊称谓。大学分为大专、本科、研究生,其中研究生又分为硕士、博士、博士后。

学习时长不同

古代的科举制度,刚开始进行私塾教育,后来进入书院由先生教授,分为私人书院,官办书院。 县试和府试每年都有,考中者为童生,生员。院试明清时期改为三年两次,考中者为秀才。大部分人停留在秀才阶段,经营漫长的乡试之路,直到白发苍苍。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适应九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完全免费入学。目前不允许复读,考不上高中的分流到中职教育,考上高中的再考大学。目前考大学没有年龄限制。

难易程度不同

现代中国小学,初中百分百入学,初中毕业分流,中职和高中都百分百毕业。然后高中考大学现在也非常高考录取率90%以上。

毕业后待遇不同

古代考中秀才,就有一定地位,免除一家的徭役,给予补贴。举人就是后补的官,大多数都入朝为官,实现阶级跨越。考上进士以后,做官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在做官期间政绩斐然,得到上封赏识升迁也较快。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这一篇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是真真切切地反应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邻人的态度、妻子的态度、岳丈的态度都证明了一个寒窗苦读的人能步入仕途是一件多么风光的一件事。古代的科举制度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就是考上,考不上就是考不上,不像如今人人都有书读。

现代中国考试制度基本上人人都有书读,毕业后也不包分配,自主择业。

说一下我个人的观念,回答一下标题的疑问

古代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可分别对应中国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教育。

古代进士分为三等,第一等也叫一甲,只录取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称“赐进士及第”,第二等称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为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可对应中国现代大学中的,第一甲对应博士 博士后,第二甲对应硕士研究生,第三甲对应本科 学士学位。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