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碳知侠屡屡被私信问到碳中和相关的就业问题,咱一直都不整虚的,今天就干脆整理一期视频为朋友们送上点实在的干货,而且是最硬核的,弯道超车的那种。但进入正题以前,先卖一个关子,咱们从某个颇爱在网上打嘴炮的大佬的一条言论聊起。

事情是2019年元旦之前,碳知侠在网上看到某团创始人兴哥的一条言论,是他为当时即将到来的2019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评论,大致说的是,2019将会是过去十年来最差的一年,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当时乍一看,觉得大有危言耸听,博人眼球的意味。因为当时刚过去的2018年已经是在乌云笼罩、中美博弈、经济诡谲难辨的大气氛下度过的,人们觉得已经够糟了,谁还会接受未来比现在还差劲?这也太不符合我国这几十年飞速发展的一贯气质了,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中国人民不断屠魔杀怪,过关斩将,逾越险阻,还有什么纸老虎能难倒我们?咱们就得一直高歌猛进下去,而且人人都是一种未赢够的心态。

不过偶一看到这样的悲观,而且是长线悲观的言论,大部分人也只是吐槽两句,没太当一回事。然而从2019年到现在已经快过去四年了,近几年来的风云变幻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估计连兴哥自己也有些始料未及。

高质量就业?我没信心!

经济疲软、投资信心不足、股市长熊、楼市暴跌、企业大幅裁员,缩减开支过冬,让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咱们先从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季说起。

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就业人数首次突破历史的千万人次,通过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我们发现,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8%,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75%。

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降低至0.71,与2019年同期的1.48相比已经腰斩。寒风瑟瑟呀!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当然,碳知侠今天不是来继续随大流唱衰、雪上加霜的,咱们是来雪中送炭,逆天改命的。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要直接整一个猛的,——普通人如何就业央国企的高薪岗位,完成逆袭呢?

借道碳中和

普通人借力碳中和赛道,弯道超车,逆袭就业央国企。这可能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一步登天的捷径了!

众多就业选择中的上上签,妈妈们眼中的超级铁饭碗——央国企就业,在如今的环境下,招聘门槛再次提高。央国企就职条件最低门槛都是985高校硕士学历,不是这些岗位真的有多么高精尖,有些甚至技术含量相当低,只是想要进来的人太多了,你觉得自己优秀,总有人比你更加优秀。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江西周公子事件,更让大家窥探到获得央国企优质岗位真不是你是学霸就够了,为了入职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所不用其级,所以后来又看到了知名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到国企当保安这样的让人既啼笑皆非又无奈的事情。

碳知侠秉承出手即王炸的原则,咱就挑硬茬,直接瞄准央国企!看咱如何打通这条路径,底气从何而来?你又该怎么去做呢?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自从2024年9月22日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以来,碳中和领域的从业就逐渐从一个很小众的领域快速火爆出圈,对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出现了井喷,几乎所有用人单位和高校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碳人才逐渐变得奇货可居。

而现在的从业人员都是从相近专业岗位上临危受命,转型而来,而这部分转型过来的人才经过这两三年的经验积累,已然成为行业香饽饽,有些企业只有通过为碳岗位人员不断加薪以防被挖角;有专业有经验的碳人才,一经问世,就会被十几家用人单位争相抛出极具诱惑力的条件来抢夺。这种现象与如今冷如寒冬的就业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简直是亮瞎眼的存在。

那么炙手可热的碳中和到底跟央国企就业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并不清楚。在了解央国企碳中和岗位就业捷径之前,带大家先认识一下碳中和领域主要用人需求的三类行业。

强制控排行业,碳机遇行业及碳潜力行业三类。

第一类强制控排行业

也就是全国及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当中的重点排放单位(即控排履约单位)

全国碳市场中首先被纳入履约的是2000多家电厂,国家要对纳入碳市场所有的控排单位进行碳排放权的强制清缴,每家电厂对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碳核算等人才的需求那是妥妥的刚需。

而全国碳市场2024年起上线以来,除了五大央企电厂外,百分之九十对于自身的碳管理工作依然还处于摸索阶段,因为强制所以强硬,发电企业如拒绝履行清缴义务的,将被罚款,征信下降,更有甚者关门整顿。这是必须完成的,绝无可能跟国家谈条件的。

但是连控排企业领导都不懂的业务,工作如何开展呢?那一定是人才先行,我们在招聘网站上搜索一下双碳用人信息,很多都是出于发电集团及分子公司的对于碳资产碳交易管理人才的需求。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熟悉一点的都知道,电力行业多属于央企,国企,五大央企(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和四大集团(华润、神华、国投电力、中广核),其他还有皖能、赣能、浙能、苏源、粤电此类的地方发电企业集团。

每家单位实现碳排放权的清缴采用的是独立法人的核算方式,也就是意味着,发电集团下属的所有地方子公司都要承担各自的履约责任。集团设立了专人进行碳资产管理,子公司依然要设立相应的岗位。

而北上广深,湖北,福建,重庆,天津,几个地方。因为有地方碳市场的强制,只要当地企业达到当地要求的强制控排的门槛,就要进入到地方碳市场强制履约清缴,所以果不其然,当地几乎全部的工业龙头企业都被纳排进来了。

在这里我们以湖北地方碳市场332家企业为例,东风,武钢,中烟,雪花,葛洲坝、三峡、武船这样的国企单位,全部排排坐。可以这样说,有点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及重点排放的地方国企,在地方试点碳市场是一个都跑不掉的。

而总部没有设立在湖北的,如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大型航母央企,凡在湖北所有城市设有地方分子公司,也由于独立核算的原因,同样要在湖北地方碳市场完成履约清缴。

简单的算术加权后,只是目前情况下,全国在碳市场及地方碳市场,强制履约的控排企业就有4千多家,能够产生多少碳中和人才的硬缺口。大家自己算!

第二类是碳机遇行业

也就是说,在碳中和事业蓬勃发展之下,新能源、环保、金融,咨询、技术研发等传统行业和碳中和已经产生了化学反应,衍生爆发出的新机遇。确切的说,碳中和正在催生上述行业中很多高含金量的新兴职业。

比如:技术类的有储能、碳捕捉、氢能,电池技术,充电桩,碳封存,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碳零排关键技术以及工业碳捕集和生态系统碳汇等负碳关键技术。

环保类的有节能降碳技术,碳环境评价,节能材料等等。

金融类有碳资产管理,碳金融产品、绿色项目投融资,碳交易等。

咨询类的有碳汇开发及评估,碳核查,双碳路径研究,碳排放量核算,碳排放评价,ESG,碳财税,碳法务,高耗能产品出口咨询,碳关税、碳足迹等。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还有太多太多传统行业如信息化,媒体,社交,培训,教育等配套行业中新兴的碳职业岗位也正在因为碳中和的推进而蓄势待发。

前面说到,全国强制控排企业目前有4000余家。但是在这里,碳知侠无法统计碳机遇行业中的具体企业数量,涉及面太广,增长很快,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鉴于碳中和的高专业度,基本上所有的行业中的企业都是人才导向型。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需求首先还是人,也就是说这些无法估量的数字后面全部都是碳人才的缺口。

也正是由于高技术壁垒和政策取向,碳机遇行业半数以上,也都是规模以上的,有极佳平台、福利和发展的央国企。

以上是碳知侠总结碳中和领域主要用人需求的第一类强制控排行业和第二类碳机遇行业。由于篇幅有限,碳中和领域主要用人需求的第三类碳潜力行业详情可见下一篇借到碳中和,普通人一样能弯道就业央国企。

-END-

碳知侠说:

文章的每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只希望对得起每位关注我的人。让我知道,在双碳路上你们与我「一起成长」。

作者 /碳知侠 排版 /小笼包

作者介绍:碳知侠,全国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中心、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能力建设培训分中心首席知识官,碳知社群主理人,一个专注分享双碳内容的碳圈人。

进入一个行业最高效的方式:找到正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或圈子加入进去,与之交流学习。所以碳知社群顺势而生,专注双碳领域,提供碳圈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和碳圈内的高手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共 3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